《接受认识论引论》
作者 | 吴刚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55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30103180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658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认识论应当研究接受活动1
一 从理论到实践与接受活动1
二 认识论研究重心的后移4
三 接受认识论的建立8
第二章 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12
一 从第一客体到第二客体与第一主体13
二 从第二客体到第一客体与第二主体15
三 第二主体向第一主体的转化17
四 认识群体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的划分21
第三章 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确立的过程25
一 关于人的能动性的两类问题25
二 古代希腊哲学与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的初步确立29
三 近代西欧哲学与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的最终确立33
第四章 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确立的过程42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42
二 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哲学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45
三 诠释学、现象学、发生认识论、非理性主义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51
第五章 交往活动与理解57
一 理解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独立阶段57
二 交往活动与交往关系59
三 第二群体成员与第一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61
第六章 符号活动与理解65
一 符号意义的约定性65
二 给予意义活动与领会意义活动68
三 传达、通讯、理解71
四 代码依赖型理解与语境依赖型理解74
五 规范语言、变异语言与理解77
第七章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当用还是不当用81
一 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形态81
二 指谓值、性质值与表情值的关系84
三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的产生87
四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的使用范围90
第八章 科学语言与理解方式94
一 科学与超常语言94
二 实证科学语言、哲学语言、文学艺术语言97
三 实证型、思辨型、审美型三种理解方式100
第九章 接受活动的本质103
一 接受观的变革103
二 第二主体注意力投向108
一 超常运用与第二主体的设计活动113
第十章 设计113
二 设计--认识论的重要范畴115
三 设计原则:满意化与最优化118
四 设计的必备条件120
第十一章 加工122
一 加工与设计122
二 重建、加工、新建124
三 第二客体的建设过程模式125
第十二章 创新128
一 毛泽东的创新活动理论129
二 P-K-L-L理论131
三 G-J-I理论140
主要参考文献151
后记155
1996《接受认识论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刚著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认识论史话
- 1982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认识论
- 1930
-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1987
-
- 情感认识论
- 1993.1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色彩认识论
- 1977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教学认识论
- 1988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 社会认识论导论
-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辩证认识论
-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当代认识论导论
-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认识论新论
-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接受理论
- 1989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
- 信息接受论
- 1994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认识论十讲
-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认识论研究
- 1986 求实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