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认识论引论》求取 ⇩

第一章 认识论应当研究接受活动1

一 从理论到实践与接受活动1

二 认识论研究重心的后移4

三 接受认识论的建立8

第二章 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12

一 从第一客体到第二客体与第一主体13

二 从第二客体到第一客体与第二主体15

三 第二主体向第一主体的转化17

四 认识群体与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的划分21

第三章 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确立的过程25

一 关于人的能动性的两类问题25

二 古代希腊哲学与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的初步确立29

三 近代西欧哲学与第一主体能动性原则的最终确立33

第四章 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确立的过程42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42

二 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哲学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45

三 诠释学、现象学、发生认识论、非理性主义与第二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确立51

第五章 交往活动与理解57

一 理解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独立阶段57

二 交往活动与交往关系59

三 第二群体成员与第一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61

第六章 符号活动与理解65

一 符号意义的约定性65

二 给予意义活动与领会意义活动68

三 传达、通讯、理解71

四 代码依赖型理解与语境依赖型理解74

五 规范语言、变异语言与理解77

第七章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当用还是不当用81

一 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形态81

二 指谓值、性质值与表情值的关系84

三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的产生87

四 负指谓值语言符号的使用范围90

第八章 科学语言与理解方式94

一 科学与超常语言94

二 实证科学语言、哲学语言、文学艺术语言97

三 实证型、思辨型、审美型三种理解方式100

第九章 接受活动的本质103

一 接受观的变革103

二 第二主体注意力投向108

一 超常运用与第二主体的设计活动113

第十章 设计113

二 设计--认识论的重要范畴115

三 设计原则:满意化与最优化118

四 设计的必备条件120

第十一章 加工122

一 加工与设计122

二 重建、加工、新建124

三 第二客体的建设过程模式125

第十二章 创新128

一 毛泽东的创新活动理论129

二 P-K-L-L理论131

三 G-J-I理论140

主要参考文献151

后记155

1996《接受认识论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刚著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认识论史话(1982 PDF版)
认识论史话
1982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认识论(1930 PDF版)
认识论
1930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987 PDF版)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1987
情感认识论(1993.11 PDF版)
情感认识论
1993.11 河南人民出版社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987 PDF版)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色彩认识论(1977 PDF版)
色彩认识论
1977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教学认识论(1988 PDF版)
教学认识论
1988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社会认识论导论(1990 PDF版)
社会认识论导论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辩证认识论(1989 PDF版)
辩证认识论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当代认识论导论(1990 PDF版)
当代认识论导论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认识论新论(1988 PDF版)
认识论新论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接受理论(1989 PDF版)
接受理论
1989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信息接受论(1994 PDF版)
信息接受论
1994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认识论十讲(1982 PDF版)
认识论十讲
198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认识论研究(1986 PDF版)
认识论研究
1986 求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