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反应文论》求取 ⇩

绪论1

突破本文:读者中心论范式的转换2

突破文学:进入后现代文化语境3

上编接受美学7

第一章 历史的召唤:接受美学的诞生与发展7

第一节 挑战:接受美学的宣言8

第二节 变革的时代:德国文坛的裂变与危机15

当代德国美学与文学批评的三次转折16

危机与文学范式的变革21

第三节 观念的转换:文学理论范式的革命26

范式:向文学重新提问26

历史:三个前后相继的范式时期32

康斯坦茨学派35

第四节 挑战者的聚汇:康斯坦茨学派35

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41

两大方向:“接受研究”与“效应研究”46

第五节 必然的选择:走向对话与交流54

第二章 接受美学探源: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61

第一节 哲学基础:当代解释学62

对认识论的质疑62

理解的条件65

阐释的本源:对话与交流67

第二节 理论先驱: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结构主义74

俄国形式主义的两条传承路线76

形式主义的“文学演变”与文学史观79

布拉格结构主义90

第三节 现象学渊源:未定之处与具体化96

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104

第四节 逼近社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社会学104

文学社会学107

第三章 开拓者:从文学史悖论到审美经验——姚斯的主要理论主张114

第一节 突破口:文学史悖论115

第二节 方法论顶梁柱:期待视野121

第三节 回到美学实践:审美经验126

第四节 走向文学解释学136

三大范畴与三个阶段137

交流结构的五种模式143

第五节 向导,穿越荆棘与荒野147

第四章 阅读: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构成——伊瑟尔的主要美学思想152

第一节 总体框架:审美反应理论153

文学本文的功能主义范型153

阅读现象学158

文学本文与读者的交流结构163

第二节 批评实践:暗隐的读者171

第三节 新的趋势:走向文学人类学175

第四节 筚路蓝缕、自铸新范——审美反应理论的创见与缺陷181

第五章 接受理论中的交流、价值与经验——其他接受美学理论家的重要思想186

第一节 探索文学交流的结构186

第二节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91

第三节 经验主义的实证接受研究198

中编读者反应批评205

第六章 汇入新潮:读者反应批评的兴起205

第一节 在吸纳中创新:读者反应批评的诞生206

读者接受反应批评209

意识批评212

布法罗批评学派215

第二节 历史语境:对新批评的叛逆222

第三节 酝酿与渐变:读者反应批评的早期理论226

第四节 传释中的变异:进入英语世界的接受美学236

第五节 阅读作为抵抗:女性主义的阅读反应理论242

第七章 多种理论影响:交汇于读者反应248

第一节 主观范式:对本文客观性的质询248

第二节 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253

第三节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巴特的“非中心的读者”260

第四节 日内瓦批评:现象学影响的直接先驱265

第五节 精神分析与读者的相遇270

第八章 集中于读者与阅读阐释的理论276

第一节 感受文体学:客体的消失277

意义作为事件277

阐释模式与结构的“三位一体”282

阐释策略与阐释共同体289

第二节 卡勒:建立文学能力的诗学293

批评的颠倒与文学的能力294

程式与归化300

互文性的基础:逼真性302

第三节 布鲁姆:误读与焦虑306

误读的诗论307

影响的焦虑311

第九章 意识、反应与再象征化315

第一节 普莱:意识批评316

第一个发现:批评的意识317

现象学阅读行为描述323

从主体到客体还是从客体到主体326

第二节 布莱奇:主观批评与再象征化329

主观批评、语言与动机330

象征化、再象征化与反应334

“唯我论”与知识共同体340

第三节 霍兰德:从反应动力学到交往反应理论343

文学反应动力学344

作品体现心理上的转化351

本体的功能与交往理论354

下编发展与传播363

第十章 走向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363

第一节 接受反应文论的总体特征363

第二节 世纪之交:新的历史性转折368

世纪末的文化转折368

新历史主义成为历史的中心371

第三节 家族相似:与新历史主义合流376

第十一章 接受反应文论的“中国化”389

第一节 接受反应文论在当代中国的传播389

第二节 探讨接受反应文论“中国化”的途径394

接受反应文论的“中国化”394

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397

接受反应文论与我国当代文学欣赏403

第三节 我国当代解释—接受话语的形成406

解释—接受批评理论的探讨与深入406

重建中国古代解释—接受批评理论414

走向批评实践的中国当代解释—接受话语419

结语:多元格局中的新的实践425

参考书目430

后记442

1998《接受反应文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元浦著 1998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接受之维(1990 PDF版)
接受之维
1990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儿童文学接受之维(1995 PDF版)
儿童文学接受之维
1995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987 PDF版)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1987
理论有机反应(昭和1932年02月第1版 PDF版)
理论有机反应
昭和1932年02月第1版 株式会社南江堂
有机化学に於けゐ接触反应论(昭和1904年01月增订改版 PDF版)
有机化学に於けゐ接触反应论
昭和1904年01月增订改版 明文堂
不被接受之爱( PDF版)
不被接受之爱
超星数字图书网
接受宇宙( PDF版)
接受宇宙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链式反应导论(1964 PDF版)
链式反应导论
196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987 PDF版)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接受美学译文集(1989 PDF版)
接受美学译文集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受控热核反应(1985 PDF版)
受控热核反应
1985 北京:北京出版社
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1988 PDF版)
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接受与超越:青年文化论(1993 PDF版)
接受与超越:青年文化论
1993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接受美学导论(1989 PDF版)
中国接受美学导论
1989 成都:巴蜀书社
核反应堆理论(1979 PDF版)
核反应堆理论
1979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