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求取 ⇩

导论1

一、接受美学:如何撰写文学史1

目录1

二、读者参与创造是文学史的基本事实5

三、“读者文学史”的构成与探索8

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问题13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与大众接受22

一、大众意识的出现与国民文学的酝酿22

二、对“鸳鸯蝴蝶派”的反感与批判:文学接受观的对立26

三、“为人生”与接受意识及其反应28

四、“为艺术”与接受意识及其反应36

第二章 《新青年》与读者反应41

一、诚挚的欢迎、赞同与批评42

二、围绕社会、政治、思想、传统诸方面的探讨与争辩46

三、文学革命的策源地,文学革命的争辩场所52

四、青年的家园,青年的知心朋友56

第三章 鸳鸯蝴蝶派与大众接受60

一、“以己身作为读者”的创作宗旨60

二、从内容到形式:与读者大众沟通64

三、《小说世界》与读者反应70

第四章 从“启蒙”出发的文学接受观81

一、“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81

二、“村妪妇孺皆可懂”96

三、内心冲动的直抒101

四、为“平民”、为“民众”105

五、对话、诱导与参与111

六、《开明》与读者反应131

第五章 文学接受问题中的分歧与对立134

一、如何看待工农大众135

二、如何看待前辈作家139

三、如何看待自己144

第六章 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接受观的重大转变152

一、“拯救”、“教育”与“迎合”152

二、并无成绩显示的文艺大众化创作156

三、影响中的讨论收获160

一、批“民族主义文艺”以后164

第七章 文学接受观的对峙与交锋164

二、怎样看待连环图画、唱本之类167

三、还是一个“接受”问题169

第八章 “正视”中的文学接受观172

一、创作,为劳苦大众;作家,是“大众中的一个人”172

二、创作,从大众需要出发186

三、一切为了普洛大众192

四、“直接诉于读者”204

五、贯穿始终的文化思考206

六、心中拥有观众,一切为了观众210

七、《文学》与读者反应213

八、《光明》与读者反应220

第九章 现代派与中国读者接受227

一、现代派手法的种种展现228

二、性:弗洛伊德的文学表现234

三、《现代》的开放态度与历史地位239

第十章 接受者参与创造:抗战中的实现249

一、从“化大众”到重新认识大众的作用249

二、“完成于‘抗战’”之中的接受—创造一体化254

三、“民族形式”争论的再评价258

第十一章 工农兵方向——毛泽东文艺思想263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63

二、工农兵方向:《讲话》的核心267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毛泽东文艺思想270

第十二章 创作的主人,文艺作品的主人翁274

一、解放区大众文艺创作与接受鸟瞰274

二、成长、发展与壮大277

三、秧歌、戏剧与街头诗282

四、大众的参与与新创作289

五、新小说:接受的新热点295

六、戏剧:中国大众文艺接受的主要途径303

第十三章 在读者参与中完成307

一、人生哲理的感悟与体认307

二、怅惘抚叹说人生313

三、文化比较中的历史再现324

后记335

上编 启蒙(1915—1929

中编 正视(1930—1936

下编 主导(1937—1949

1998《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以鑫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8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