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培养全书》求取 ⇩

下卷1331

第九编说话创新1331

第一章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1333

第一节 上好人生大学的第一课——说话1333

第二节 一言九鼎与祸从口出1334

第三节做一个会说话的人1339

一、风趣幽默型1339

二、引用名言名句型1339

三、海阔天空型1340

四、谦虚恭敬型1340

五、避繁就简型1340

六、综合型1340

第四节话说说话1341

一、口语化1341

二、音律1342

第二章怎样让说话创新1344

第一节注意说话的前提1344

一、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1345

二、说话内容要有足够的信息量1345

三、言语要有顺序1345

第二节要做到措词简洁高雅1345

一、说话要尽量简明扼要1346

二、用语不要过多重叠1346

三、同样的言词不可用得太频繁1346

四、要避免口头禅1346

五、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1347

六、不要滥用术语1347

第三节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1347

一、注意运用口语修辞1348

二、巧用妙趣横生的俗谚俚语1348

三、巧用富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术语和绝妙类比1348

第四节理清说话的脉络1349

一、讲话要有一定的中心1349

二、说话要言之有序1350

三、说话要有头尾,要懂得尊重听者1350

四、长篇说话要多作些归纳1350

第五节 使用恰当的表情1350

第六节把握说话的节奏1352

一、掌握好每一句话的节奏1353

二、灵活自如地控制节奏1353

第七节 诚于表而形于外1353

第八节 善于使用手势1355

第九节 注意说话的场合1356

第十节 要有所言,有所不言1357

第三章日常交往中的说话创新1359

第一节寒暄的魅力1359

一、寒暄的形式1359

二、寒暄的内容1360

三、寒暄时应注意的问题1361

第二节有意的试探1361

一、言语试探1361

二、表情试探1362

三、行为试探1362

第三节自如的应答1363

一、设定条件法1363

二、言此义彼法1363

三、巧借前提法1363

四、否定前提法1364

五、答非所问法1364

六、颠倒语序法1364

第四节适时的安慰1365

一、安慰病人1365

二、安慰残疾人1365

三、安慰老人1365

四、安慰病人家属1366

五、安慰死者家属1366

六、安慰落榜者1366

第五节 幽默的力量1366

第六节善于提问1367

一、选择提问1368

二、启示提问1369

三、透导提问1369

四、直接提问1369

五、限制提问1369

六、攻击提问1370

第七节乐于赞扬1370

一、赞扬的作用1370

二、赞扬应注意的问题1371

三、赞扬的方式1371

第八节勇于致歉1372

一、否定式1372

二、趋同式1372

三、让步式1373

四、缓轻式1373

五、欢迎式1373

第九节敢于拒绝1373

一、暗示拒绝1374

二、转换话题1374

三、先肯定后否定1374

四、引荐别人,转移目标1374

五、诱导否定1374

六、缓兵之计1375

第十节 避免冷场1375

第十一节批评中肯1376

一、启发式1377

二、警告式1377

三、委婉式1377

四、幽默式1378

第十二节巧妙暗示1378

一、以故事暗示1378

二、以笑话暗示1379

三、诙谐暗示1379

第十三节谈心艺术1380

一、谈心的特点1380

二、谈心的基本要求1380

第十四节电话交际1381

一、时间控制原则1381

二、超始语控制原则1382

三、音量、语调控制原则1382

四、回话控制原则1382

第十五节女性交际中的语言创新1383

一、女性语言魅力之一——多情1383

二、女性语言魅力之二——含蓄1383

三、女性语言魅力之三——温柔1383

四、女性语言魅力之四——善解人意1384

第十六节男性交际中的语言创新1384

一、理智多于感情1384

二、粗犷多于细腻1384

三、镇定多于慌乱1385

四、洒脱多于缠绵1385

第四章讲演中的说话创新1386

第一节调节演讲前的情绪1386

一、调节情绪进入演讲内容的角色中去1386

二、调节自己的呼吸1387

三、分散自己的部分注意力1387

四、表情调节法1387

第二节与听众心理接近和相容1387

一、距离上的相容和接近1388

二、心理的相容和接近1388

三、语言的相容和接近1389

第三节精彩纷呈的开头1390

一、开宗明义 直扑主旨1390

二、引述诗文 点缀文采1390

三、展示画面 生动描绘1391

四、巧妙修辞 精雕细刻1392

第四节选择丰富精当的材料1393

一、精心选材 服务主旨1393

二、运用典型 以一当十1394

三、生动传神 表现力强1395

第五节严谨完整的结构1396

一、“三为一体”一目了然1396

二、先总后分 严谨布局1398

第六节悬念的设置1400

一、问式悬念1400

二、事件悬念1400

三、实物悬念1401

四、情感悬念1402

五、复合悬念1402

六、连销悬念1402

第七节使语言生动起来1403

一、简洁凝炼 阐释充分1403

二、富有情感 以情感人1404

三、述说生动 描绘形象1405

四、借助排比 增强气势1406

第八节应追求的目标和需避免的方面1407

一、在内容方面1407

二、在表达方面1407

三、在态势语言方面1408

四、在可听性方面1408

第九节 演讲中如何选用实例1408

第十节即兴演讲的经验谈1409

一、有备而来 有感而发1409

二、捕捉契机 借题发挥1410

第十一节 让数字生动起来1412

第十二节 在演讲中来点儿幽默和风趣1413

第十三节斑斓有力的“豹尾”1415

一、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1416

二、提示主旨 有力收束1416

三、含蓄深沉 留有余韵1417

四、展望未来 鼓舞斗志1418

第五章论辩中的说话创新1420

第一节以点带面,全线突破1420

一、针对论敌的弱点进行突破1421

二、针对论敌的缺点进行突破1422

三、针对论敌诺言的疑点进行突破1422

第二节应随情境,紧握主旨1423

一、语境不同的词意分析1423

二、容易混淆的词意分析1424

第三节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425

第四节化害为利,转败为胜1426

一、镇静自若 创造条件1428

二、抓住转化的关键不放1428

三、坚持不懈 见机而行1428

第五节 肯定其正 剖析其误1428

第六节 引风吹火,扭转危局1431

第七节晓以利害 以情动人1433

一、洞悉利害 成竹在胸1434

二、权衡利害 角色认同1434

三、化害为利 辩证思考1435

第八节 巧设问题,因势利导1435

第九节 名实相符,事理通达1436

第十节 顺其意而用,逆其道而行1438

第十一节 假言推理,否定前题1439

第十二节 故事启迪,巧言制敌1441

第十三节 借用幽默,消窘解困1442

第十四节 各路设卡,多方刁难1443

第十五节 迂回进击,曲径通幽1444

第十六节洞察听众,取得共鸣1446

一、入乡随俗 认同取胜1446

二、赢得听众 争取共鸣1447

第十七节 利用歧义,巧妙制敌1448

第十八节 委婉答话,巧妙回击1450

第六章特定场合中说话创新1452

第一节主持中的道白1452

一、不妨从情境入手1452

二、抓住表演者的特点1454

三、介绍节目的旨趣1454

四、承上启下,绾结前后节目1455

第二节谈判中的协商1456

一、机智幽默 左右逢源1456

二、即兴谈判 讲求技巧1458

第三节竞选中的演说1460

一、谦虚但不过分1460

二、捧出一颗真诚的心1461

三、活泼而不轻佻1462

四、仪态恰到好处1463

第四节导游中的解说1464

一、摹状法1464

二、概述法1464

三、随兴法1464

四、设问法1465

五、调侃法1465

六、悬念法1465

七、渲染法1466

第五节 求职面试的应答1466

第六节心理咨询的谈话1469

一、咨询者的态度1469

二、倾听1470

三、谈话1471

第七章讲话稿的写作1473

第一节讲话稿不是平常写的作文1473

一、表达受具体环境的制约1474

二、语言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1474

第二节别小看讲话稿的题目1474

一、直接了当,以新制胜1475

二、呼告提问,引人思考1475

三、广泛联想,多用修辞1475

第三节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1476

一、谦虚谨慎,尊重听众情感1476

二、简明扼要,迅速进入正题1476

三、根据环境,适当临时调整1477

第四节过份奇特的结构不一定动人1480

一、记叙式1480

二、议论式1482

三、抒情式1484

第五节精心采撷讲话稿的材料1485

一、材料必须具体形象1485

二、材料尽可能新鲜活泼1486

三、材料尽可能是自己的切身经验或熟悉的1487

第六节要用一个完美的结束语1488

一、首尾照应法1489

二、总结明旨法1489

三、昭示鼓舞法1490

四、诗文、名言法1490

附:讲话稿精粹1491

第八章说话创新的训练1499

第一节初级说话训练1499

一、语音共鸣训练1499

二、绕口令训练1501

三、首尾拈连训练1502

四、对偶成句训练1503

五、口头造句训练1503

六、口语接力训练1505

七、死话说活训练1507

八、体态语言训练1507

第二节中级说话训练1510

一、诵读式训练1510

二、陈述式训练1511

三、转述式训练1513

四、介绍式训练1513

五、即兴讲话训练1514

第三节高级说话训练1515

一、注意的训练1515

二、知觉的训练1515

三、记忆的训练1516

四、思维训练1516

附:古今中外名人论说话1518

第十编解题创新1531

第一章解题——学习创新的验证1533

第一节什么是解题1533

一、问题1533

二、解题1534

第二节构建正确的解题观念1535

一、核心成分1536

二、规范性成分1536

三、启发性成分1537

第三节调动解题材情绪1537

一、激发解题兴趣1537

二、坚定解题决心1538

三、稳定解题心理1538

第二章语文解题创新1539

第一节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539

一、审读1540

二、比较1541

三、筛选1542

四、判定1543

第二节 判断题的解答创新1544

第三节 排列题的解答创新1549

第四节 归类题的解答创新1553

第五节 匹配题的解答创新1557

第六节 填空题的解答创新1561

第七节 阅读综合题的解答创新1566

第三章数学解题创新1573

第一节审题与分析技法1573

一、观察入门1573

二、定义运用1574

三、逆向探求1575

四、筛选、淘汰1575

五、引入记号(或字母)1575

六、利用隐蔽条件1576

第二节寻找解题思路的入口1576

一、抓关键信息1576

二、抓因果关联1577

三、抓结构特征1577

第三节整体思维与解题创新1578

一、全局整体法1578

二、局部整体法1578

三、全局、局部整体法1578

四、整体代换法1579

第四节数学归纳法证题技法1579

一、数学归纳法的范围1579

二、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关系1580

三、第二数学归纳法1580

四、数学归纳法的原理1580

第四章英语解题创新1582

第一节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582

一、排除法1582

二、对比分析法1583

三、知识判断法1583

四、据意选择法1583

五、语法分析法1583

第二节填空题的解答创新1585

一、单项填空题解法1585

二、解动词填空题的四步思路1588

三、解完形填空题四步思路1589

第三节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创新1590

一、明暗两类题的解法1590

二、是非题的解法1592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法1592

第四节划线提问题的解答创新1593

一、对主语部分提问1593

二、对谓语部分提问1594

三、对主、谓以外各种成分提问1594

第五节 词类转换题的解答创新1595

第六节逻辑推理题的解答创新1596

一、根据所给条件作出准确判断1596

二、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1597

三、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1597

第七节句型转换题的解答创新1598

一、主动→被动语态变换题解1598

二、分词短评变从句题解1598

三、陈述句变感叹句题解1600

四、肯定句变否定句解题1600

第八节汉译英的基本技巧1602

一、确定句式1602

二、综合考虑各部分表示法及时态和语态1602

三、必须十分重视动词谓语的及物性能1603

四、其他句式的译法1603

第五章物理解题创新1605

第一节 审题技法1605

第二节 回答常见问答题技巧1606

第三节 用数学归纳法解题1607

第四节 用归谬法解题1608

第五节用巧办法解题1609

一、巧取参照物1609

二、巧用平均速度1609

第六节 用等值代换法解题1610

第六章化学解题创新1612

第一节解题的正确程序1612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1612

二、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1612

三、正确解题,完善答案1612

四、展开思路寻找规律1613

第二节审题技法1613

一、关键词句法1613

二、规律法1614

第三节发掘隐蔽条件的技法1614

一、透析反应原理发掘隐藏条件1614

二、联系概念、定义发掘隐藏条件1615

第四节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615

一、直觉估算法1615

二、具体法1616

三、图解法1616

四、极值法1616

五、综合法1617

第五节常用计算题的解答创新1617

一、关系式法1617

二、差值法1617

三、十字交叉法1618

第六节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618

一、粗略估量法1618

二、心算推断法1619

三、观察法1619

四、间接求解法1620

五、筛选淘汰法1620

第七节简答题的解答创新1621

一、“实验操作”型1621

二、理论解释型1622

三、因果关系型1622

四、延续关系型1623

第七章政治解题创新1624

第一节 填空题的解答创新1624

第二节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625

一、单项选择题1625

二、多项选择题1627

三、填空选择题1628

四、组合选择题1629

五、选择编组题1629

六、缺项选择题1630

第三节比较题的解答创新1632

一、类比1632

二、对比1632

第四节 改错题的解答创新1634

第五节 简答题的解答创新1635

第六节 简述题的解答创新1636

第七节辨别改错题的解答创新1637

一、肯定正确的辨别改错题1637

二、肯定有错的辨别改错题1638

第八节 是非判断题的解答创新1638

第九节 判断分析题的解答创新1639

第十节 论述题的解答创新1640

第八章历史解题创新1642

第一节历史的基本题型1642

一、填空题1642

二、列时举事或列事填时题1642

三、古今地名对照题1643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1643

五、改错题1643

六、列举题1643

七、填图题1644

八、识图和认图1644

第二节答题的程序和方法1644

一、认真审题1644

二、列出提纲1645

三、史论结合1645

第三节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645

一、“引入法”1645

二、做“三段式”选择题的方法1646

三、做“二段式”选择题的方法1648

第四节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及方法1650

一、审题1650

二、解题要领1652

第五节问答题的基本题型及解法1652

一、叙述题1652

二、分析题1653

三、比较题1654

四、综合题1655

五、评述题1656

六、史料分析题1657

第九章地理解题创新1658

第一节 选择题的解答创新1658

第二节判断题的解答创新1659

一、是非题的模式1660

二、是非题的解法1660

三、是非题的特点1660

第三节填充题的解答创新1660

一、填充题的模式1660

二、填充题的解法1661

三、填充题的特点1661

第四节连接题的解答创新1661

一、连接题的模式1661

二、连接题的解法1662

三、连接题的特点1662

第五节排列题的解答创新1662

一、排列题的模式1663

二、排列题解法1663

三、排列题的特点1663

第六节问答题的解答创新1663

一、仔细审题1664

二、回忆地图1664

三、写好提纲1664

四、详细回答1664

第十章解题创新的训练1666

第一节 四步解题法1666

第二节 四步训练法1672

第三节四度训练法1674

一、广度训练1674

二、精度训练1675

三、深度训练1675

四、速度训练1676

第十一编情感创新1677

第一章情感关怀1679

第一节 什么是情感教育1679

第二节情感教育的目标1684

一、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1684

二、情感教育的阶段目标1686

三、情感教育的目标分类1689

第三节情感教育的特征1690

一、兴趣性1691

二、成功性1692

三、审美性1693

四、创造性1694

第二章情感教育的历史发展1695

第一节古代:情感教育的萌芽1695

一、雅典的和谐教育1695

二、中国古代的情感教育1696

第二节近、现代:情感教育的发展1697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快乐之家”1697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1699

三、存在主义的情感教育观1699

四、中国近现代情感教育的发展1700

第三节当代:情感教育的生机1702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1702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1703

三、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1703

四、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1704

五、中国当代情感教育的兴起1705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情商1707

第一节情绪1707

一、心境1708

二、激情1709

三、应激1710

第二节情感1710

一、道德感1711

二、理智感1711

三、美感1712

第三节情商1712

一、“情商”由来1712

二、情商实验1714

三、情商的内涵1715

第四节情绪、情感与情商的关系1716

一、情绪、情感与自我意识1716

二、情绪、情感与自我激励1716

三、情绪、情感与情绪控制1717

四、情绪、情感与人际关系1717

五、情绪、情感与挫折承受能力1717

第五节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1718

一、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1718

二、认知对情绪、情感的影响1719

第四章情感教育的价值1721

第一节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1721

第二节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1722

第三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723

一、建立良好的教学气氛1723

二、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1724

三、有利于建立友好合作的同学关系1724

第四节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1724

第五节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725

第六节 完善学生的品德1725

第七节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1726

一、促进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1726

二、增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养成1727

三、形成社会化情感1727

第五章情感创新的理论依据1728

第一节哲学基础172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728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辨证关系1729

第二节 系统科学基础1730

第三节 脑科学基础1731

第四节心理学基础1732

一、情绪心理学理论1732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理论1732

三、社会心理学的“从众心理”理论1733

第五节 情绪生理学基础1733

第六节教育学基础1734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734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1735

三、教学的科学规律及原理1735

四、课程设计的原理1736

第六章情感创新的策略1737

第一节 转变教师观念1737

第二节掌握情感教育的规律,实施情感教育1741

一、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1741

二、情知互促,提升情感教育的境界1742

三、情意互促,巩固情感教育的效果1743

四、进行情感的自我培养,提高情感教育质量1744

第三节设计情感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咨询1744

一、调整显性课程结构,突出情感教育1745

二、设计好隐蔽课程,拓宽情感教育培养途径1746

三、设计情感能力课,实施情感教育1747

第四节选择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1757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暗示教学法1757

二、掌握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1758

第七章国内外情感教育实践1762

第一节国外情感教育透视1762

一、英国的情感教育1762

二、美国的情感教育1764

三、其他国家的情感教育1765

第二节我国情感教育概况1766

一、情境教学1766

二、愉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71

第十二编能力创新1783

第一章复合才能创新1785

第一节 复合才能创新的意义1785

第二节 复合才能的历史背景1786

第三节 复合才能创新的启示1789

第二章智能创新1792

第一节 什么是智能1792

第二节什么是智商1794

一、智能商数(IQ)的测量1794

二、语文测验1796

第三节智能与人个成就的关系1797

一、智力商数与成就的关系1797

第四节智能创新方法1799

一、智能案例1799

二、如何提高智能1801

第三章分析能力创新1802

第一节 处理难题的偏差1802

第二节 理性的分析方法1808

第三节 分析能力的实践1812

第四章务实能力创新1813

第一节 心照不宣的见识1814

第二节 见识的测量1816

第三节 见识创新的应用1817

第四节 如何增加自己的见识1818

第五章情绪智能创新1821

第一节 情绪对成就的影响1821

第二节情绪智能的测量1823

一、测量准则1824

二、测量内容1824

第三节情绪智能创新的方法1826

一、个人标准1826

二、自我评价1827

三、乐观的态度1828

第六章意志力创新1830

第一节 意志力的考验1831

第二节 等待情境1833

第三节 专心工作的情境1836

第七章沟通能力创新1840

第一节 沟通的基本历程1840

第二节 单向沟通1843

第三节双向沟通1846

一、反馈资料的使用1847

二、双向沟通上的互补1848

三、沟通的协调1849

第八章社交能力创新185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交能力1851

第二节社交能力的测量1852

一、处理社交资讯的认知能力1852

二、社交技巧1853

三、社交情境中的表现1853

四、社交环境的适应性1853

第三节如何创新社交能力1854

一、对环境的辨析能力1854

二、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1856

第四节 对创新社交能力的反思1858

第九章道德判断能力创新1861

第一节 道德判断的准则1861

第二节 道德判断上的偏差1863

第三节 道德信念1868

第十三编心理指导创新1871

第一章当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1873

第一节 问题行为的涵义及特征1873

第二节青少年常见问题行为表现1874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1875

二、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1875

三、人际关系中的问题1876

四、性心理问题1876

五、求职心理问题1877

第三节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成1877

一、心理方面的因素1877

二、社会方面的因素1880

第四节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鉴别与评价1884

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884

二、问题行为鉴别与评价的标准1887

第二章厌学心理及共矫治1890

第一节 厌学的涵义及现状1890

第二节厌学学生的主要特征1891

一、心智活动差1891

二、动力不足1892

三、学习成绩差1892

四、具有很强的破坏性1892

第三节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1892

一、教育内部的原因1893

二、社会方面的不良因素1893

三、家庭因素1894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1894

第四节厌学行为的预防与矫治1895

一、综合性对策1895

二、预防性对策1897

三、矫治性对策1897

第三章考试焦虑心理及其疏导1899

第一节考试焦虑的表现1899

一、难以自制的情绪激动1899

二、模糊不清的感知觉1900

三、思维混乱,定势加强1900

四、注意范围狭窄,注意稳定性降低1900

第二节考试焦虑的成因1900

一、发生焦虑的主观原因1900

二、发生焦虑的客观原因1901

第三节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1901

一、过度考试焦虑对认知过程的危害1902

二、过度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1902

三、过度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1903

第四节考试焦虑的矫治1903

一、考前心理准备1903

二、考试的策略与技巧1905

第四章考试作弊现象及其矫治1907

第一节考试作弊的涵义及特点1907

一、多样性1907

二、隐秘性1908

三、协作性1909

四、广泛性1909

五、高科技性1909

第二节 考试作弊的危害1910

第三节考试作弊的原因1911

一、外部诱因1911

二、内部动因1912

第四节考试作弊现象的教育与矫治1914

一、矫治不良考试心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1914

二、端正考试思想,严格考试纪律1916

第五章挫折心理及其疏导1917

第一节 挫折的涵义1917

第二节挫折的类型及反应方式1918

一、挫折的基本类型1918

二、挫折的反应方式1920

第三节挫折产生的原因1921

一、客观外部原因1921

二、主观内部原因1923

第四节挫折的心理疏导及抗挫能力的培养1924

一、引导正视挫折,做好心理准备1925

二、根据学生优势,确立抱负水平1925

三、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承受能力1926

四、掌握教育机制,积极因势利导1928

第六章自卑心理及其疏导1930

第一节自卑的涵义及表现1930

一、身体方面的自卑心理1932

二、因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产生的自卑感1932

三、学习及知识方面的自卑感1933

四、性方面的自卑感1933

第二节自卑感的成因1934

一、自卑感与自尊心1934

二、来自生理方面的自卑感1935

三、因性格1935

四、来自挫折和心理创伤的自卑感1936

第三节自卑心理的疏导1936

一、要了解和尊重学生1937

二、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信心1938

三、要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培养其各方面的才能1938

四、要坚持以表扬为主1939

第七章嫉妒心理及其疏导1940

第一节嫉妒的涵义及表现1940

一、个体心理嫉妒1943

二、群体心理嫉妒1943

第二节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1944

第三节 嫉妒心理的危害1945

第四节嫉妒心理的疏导1947

一、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嫉妒1947

二、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环境1947

三、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1948

四、提倡友好竞争1948

五、教给具体方法1948

第八章逆反心理及其疏导1950

第一节逆反心理的涵义1950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过程1951

二、逆向思维的发展程度1951

三、逆反心理的表现结果1952

第二节逆反心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952

一、逆反心理影响的负效应1953

二、逆反心理影响的正效应1954

第三节逆反心理的成因1955

一、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1955

二、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1957

第四节逆反心理的疏导1958

一、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1958

二、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1959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1959

四、注重了解学生心理动态1960

五、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1961

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1961

第九章孤独心理及其疏导1963

第一节 孤独的涵义1963

第二节孤独的表现1964

一、沉默寡言,消极悲观,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难以适应1964

二、敏感多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1965

三、感情脆弱,自卑感强,不能够经受挫折1965

四、紧张抑郁,不善言辞1965

第三节孤独现象产生的原因1966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1966

二、外部环境因素1969

第四节孤独现象的疏导1971

一、孤独通常伴有情绪和行为症状1971

二、孤独现象的疏导1972

第十章赌气现象及其疏导1974

第一节 赌气的涵义1974

第二节赌气的表现及成因1975

一、赌气的表现1975

二、赌气的成因1976

第三节赌气的矫正1977

一、加强修养,培养良好性格,情醒的认识1977

二、对导致赌气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1978

第十一章早恋、单恋、失恋、同性恋心理及其疏导1984

第一节早恋及其疏导1984

一、早恋的成因1984

二、早恋的疏导1986

第二节 单恋及疏导1989

第三节失恋及疏导1990

一、失恋的涵义及表现1990

二、失恋的疏导1990

第四节 同性恋及疏导1991

第十二章性心理障碍及其疏导1993

第一节性的社会学特征1993

一、普遍性1993

二、长期性1993

三、严肃性1994

四、隐蔽性1994

第二节性心理问题行为表现1994

一、性恐惧1994

二、性压抑1994

三、罪恶感1995

四、性变态1995

五、性罪错1995

第三节性心理问题行为的成因1996

一、性生理维度1996

二、性心理维度1996

三、性社会维度1996

第四节 性心理的疏导1997

第十三章越轨行为及其矫正2000

第一节越轨行为的表现2000

一、攻击性行为2000

二、偷窃2001

三、说谎2001

四、外逃2001

五、不良结伙2002

六、不良性行为2002

七、破坏财物和景观2002

第二节越轨行为的成因2003

一、越轨有利2003

二、越轨有理2003

三、越轨有过无责2004

四、侥幸心理2004

第三节越轨行为的预防与矫正2004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2005

二、完善家庭教育2005

三、优化社会教育2006

第十四章吸烟、喝酒及吸毒行为及其矫治2007

第一节吸烟、喝酒行为的现状及特点2007

一、由隐秘走向公开2008

二、青少年的吸烟喝酒行为常和追求高档联系在一起2008

三、青少年的吸烟喝酒行为常和其他品德不良相联系2008

四、当今青少年的吸烟喝酒行为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08

第二节吸烟、喝酒的危害2009

一、吸烟的危害2009

二、喝酒的危害2010

第三节吸烟、喝酒行为的成因2011

一、内部心理因素的直接作用2011

二、外部因素的作用2012

第四节吸烟、喝酒行为的疏导2014

一、加强学校教育2014

二、改善家庭教育2016

三、强化社会教育2017

第五节吸毒及防治2018

一、吸毒现象特征及原因2018

二、吸毒现象的防治2019

主要引证、参考文献2021

后记2023

1999《创新学生培养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明星,董家彪主编 1999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参与创造·培养才干  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1997 PDF版)
参与创造·培养才干 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
1997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思维的全面发展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PDF版)
思维的全面发展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钣金工展开原理(1983.08 PDF版)
钣金工展开原理
1983.08 中国铁道出版社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PDF版)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意识的拓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PDF版)
创新意识的拓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
知识·智能·创造  素质教育工程书库  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全书  下(1999 PDF版)
知识·智能·创造 素质教育工程书库 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全书 下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创造力的培养(1998 PDF版)
创造力的培养
1998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流大学生培养工作新探(1996 PDF版)
一流大学生培养工作新探
1996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逻辑学辅导  修订版(1994 PDF版)
逻辑学辅导 修订版
199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全书(1999 PDF版)
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全书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学习能力培养全书(1999 PDF版)
学习能力培养全书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创造能力的培养(1986 PDF版)
创造能力的培养
198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创新学习实验用书  初中生创新学习指导(1999 PDF版)
全国创新学习实验用书 初中生创新学习指导
1999 北京:红旗出版社
如何培养创造力(1990 PDF版)
如何培养创造力
1990 厦门:鹭江出版社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1990 PDF版)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1990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