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
作者 | 贾玉新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32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46277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307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第一部分绪论: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1
第一章关于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1
1.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与多学科性1
1.2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其必要性6
1.3关于交际9
1.4关于文化概念16
1.5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20
1.6关于跨文化交际概念23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框架: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28
2.1交际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29
2.2不同文化中交际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差异33
——强交际环境与弱交际环境33
2.3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35
2.4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框架38
2.5关于跨文化交际学49
第二部分 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势之对比分析第三章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55
3.1价值观念系统58
3.2世界观与跨文化交际79
3.3民族性格81
第四章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89
4.1语言习得/发展、认知与社会化89
4.2思维方式之文化对比分析96
4.3态度与跨文化交际102
4.4民族/群体中心主义及跨文化交际107
4.5定势、偏见、民族/群体中心主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112
第五章物理/心理/时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116
5.1物理环境与跨文化交际117
5.2心理环境与跨文化交际124
5.3时间环境:对待时间的态度及时间行为133
第三部分具体的交际环境:情景,人际关系与交际文化第六章社会情景与跨文化交际——社会语言学的视角138
6.1情景与跨文化交际139
6.2社会关系143
6.3角色、角色关系及角色在交际中的作用145
第七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学的视角156
7.1人际关系156
7.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57
7.3中国和西方人际关系之文化对比分析159
7.4人际关系类型、人际关系取向、交际取向之对比166
第八章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文化学的视角176
8.1文化定势之悖论176
8.2交际文化,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交际180
第四部分规范、符号、代码及编译码187
第九章规范与跨文化交际187
9.1关于规范和规则188
9.2规范系统195
9.3规范的层次性——规范因层次而异197
9.4东西方规范冲突之文化对比198
第十章符号、代码系统、编码和译码206
10.1符号与交际207
10.2代码系统、编码和译码212
10.3代码系统的不同层系219
第五部分交际之文化差异224
第十一章语言哲学观之对比分析224
11.1中国与西方的语言观224
11.2语言属于“有/存在”和“行为”范畴225
11.3中西方传统的“言”“辩”观之比较227
第十二章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234
12.1词汇的文化意蕴之对比234
12.2词汇与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245
第十三章文字、思维、大脑与文化——文字认知过程及其作用之文化对比分析250
13.1写形/意与写音——文化对比分析之250
起点250
13.2两种文字认知的心理活动对比分析251
13.3汉字认知与大脑252
13.4汉字认知的神经心理活动的复杂性256
13.5文字的形成、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塑造257
13.6假借/音意字和元音的历史作用261
14.1汉英语句法之对比264
第十四章汉英语句法之文化差异264
14.2汉英语声韵之对比269
第六部分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274
第十五章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1):交往规则之文化差异274
15.1社会语言差异275
15.2会话“合作原则”之文化对比283
15.3礼貌原则之跨文化对比——礼貌原287
则文化对比之一287
15.4面子、面子的言语方略、面子系统及299
其与权势的关系——礼貌原则文化299
对比之二299
15.5言语是“权势”、“平等”或“一致性”的标记314
第十六章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2):交往规则之文化差异/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321
16.1言语行为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321
16.2言语行为能力325
16.3称呼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331
16.4邀请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342
16.5拒绝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348
16.6招呼言语行为之跨文化对比350
16.7请求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354
第十七章恭维语和道歉语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361
17.1恭维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361
17.2道歉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373
17.3调查结果分析384
18.1汉英语篇结构对比分析:归纳式与演390
绎式390
第十八章思维方式与语篇及话语结构390
第七部分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390
18.2汉英语段落结构之对比396
18.3汉英语说明文结构之对比398
18.4汉英语议论文结构之对比400
18.5东西方语篇结构黑白相分之悖论402
18.6话题在口语交往中的作用403
第十九章英汉句型转换翻译法410
19.1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之间的转换411
19.2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413
19.3信息代码系统的转换415
19.4句界的调整416
19.5音韵的调整418
19.6遣词造句的调整420
第八部分 情景(性别、场合)、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第二十章 性别文化与跨性别文化交际423
20.1性别文化之形成424
20.2不同性别的交际风格和交际方略430
20.3跨性别文化交际433
第二十一章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439
21.1中美起始谈判方式之差异及分析439
21.2情感型和工具型441
21.3决策过程中的文化差异442
21.4谈判风格之差异443
第九部分 非言语行为及其文化差异447
第二十二章非言语行为及其文化差异447
22.1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447
行为是交际的标记450
22.2非言语行为的社会功能——非言语450
22.3非言语行为的特点455
22.4几种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对比456
22.5非言语行为交际能力468
第十部分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元文化时代的交际第二十三章跨文化交际能力472
23.1有效交际的组成要素473
23.2对话式交际模式:有效的跨文化477
交际模式477
23.3跨文化交际能力480
23.4关于情节能力系统488
第二十四章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交际506
24.1多元文化与多语时代506
24.2跨文化交际的现代意识:在跨文化508
世界中的生活受到挑战508
24.3美国——一个跨文化社团511
24.4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特殊跨文化能力517
参考文献522
1997《跨文化交际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贾玉新著 199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 1999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跨语交际
- 1993.04 漓江出版社
-
- 军队对外交往礼仪 跨文化交际视角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英文版
- 1990 湖南教育出版社
-
- 实用文化交际400句
- 1995 华语教学出版社
-
- 跨文化管理
- 1995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 交际文化学
- 1996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汉语与文化交际
-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国际广告:跨文化沟通
-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 1999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 1999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文化与交际
- 1994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跨文化心理学
- 1991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
- 1994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