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危机前后乌克兰国防力量的投入变化[2]》

《表1 危机前后乌克兰国防力量的投入变化[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乌克兰危机对乌国防工业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是国防建设方向转向“规模优先”。局势不断恶化的乌东地区占用了乌军很大投入:乌东地区的独立活动使乌克兰经历了近两年的艰苦鏖战,乌军拥有的主战装备在战斗中几乎损失殆尽。明斯克协议的签署让乌东部地区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停火,但是乌军与东部武装至今仍时常爆发小规模战斗。在乌东谋求独立的“特别反恐区”,为防御和清剿当地约3.5万人的民间武装,乌政府投入了6万现役兵力。为防御俄罗斯并威慑有分离倾向的其他亲俄地区,乌政府在整个东部和南部地区共部署了68%的现役作战力量。在克里米亚危机和乌东危机中,乌军损失分别超过1万名海军官兵[1]和5万名陆军官兵。以上投入和损失使乌军陷入兵力供应不足的境地。为应对这种情况,乌政府开始推进国防与安全体制改革,乌建军方向迅速从“小而精”转向“规模优先”,军队规模和国防支出快速膨胀(见表1和图1)。乌克兰危机后,乌现役军人总员额从危机前的18万人增长到当前的近40万人,国防与安全经费开支猛增到60亿美元以上。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乌克兰在危机后因建军方向转变而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