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

《表3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变量为对照组。模型1加入个体层面控制变量;模型2控制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特征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列入了单位特征变量;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了迁移距离和区域特征变量。*、**、***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此外,与迁移到市外省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迁移到省外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更高,而县外市内迁移具有负向作用,说明迁移距离越远越有利于工资水平的提高。这与孔高文等(2017)的研究一致。可能的解释是,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和风险尝试精神,有较高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相信自身能力能够在外地获得一份满意工作,从心理上提高了其在外地求职的职业预期和收入的信心。同时,从社会流动视角看,大学毕业生的流入地多数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流出地是吸引大学毕业生跨省迁移的主要动力。因此,迁移距离越远,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流动到经济发展程度更高地区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对其就业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水平更高,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则更低。这与迁移距离的解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工资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学毕业生获得较高职业收入的机会更多;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吸引大学毕业生前往就业的优越条件,所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