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复写概念的多学科援引》

《表1 复写概念的多学科援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景观复写——从空间分析到设计途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复写在考古学、城市形态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学科中被探讨援引。在三维物质空间中,复写最先在考古学研究中被用以描述人居物质环境的明确分层信息组合,因此地图学常被作为工具分析土地本身的历史。如Bailey[7]提出城市景观遗存的5种分布方式:“当前层为主体的重叠”(true palimpsest)、“多层历史信息重叠”(accumulative palimpsest)、“多层历史信息空间分布”(spatial palimpsest)、“根据时间序列沉积组成”(temporal palimpsest)和“场地意义叠加”(palimpsest of meaning)。Bjur和Frizel[8]指出“同时呈现可被阅读的”城市景观累积构成了城市意象。这一认识继而又在城市领域如城市形态学中被援引,形容人口、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周期发展与波动,城市的街道布局、建筑肌理甚至在自然遗产之中逐渐形成不均匀的分层和印记。Carmona[9]认为罗马的城市空间不断填充新的功能形成复写过程。Bloom[10]认为具体的城市形态特征对保护地方特质起着积极的贡献。城市景观的分层及保留传递了美学、历史、社会与精神方面的价值[11];在人文地理学领域,Cosgrove和Daniel[12]从诠释学的角度强调了“部分阅读”(partial reading)的作用;新文化地理学提出景观本身作为“看”的方式的3个重要隐喻,其中就包括了摹写本(复写)的呈现,即景观以文本的形式容纳多个历史时期与当代的意义[13];城市景观考古(urban landscape archaeology)视角下的设计思维表现了“复写”是积极利用场地历史和处理物质遗留的方式[14]。Potter认为景观是社会话语的“物质化”,复写表征了景观的过程属性[15]。Barnes和Duncan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如何作为动力塑造物质景观[16]。Van Aschee和Teamp?u提出城市景观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载体包含了文化与民族范畴(ethnic category)的多样性表征[17](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