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掌叶木不同种源籽油脂肪酸组成的统计分析 (1)》

《表3 掌叶木不同种源籽油脂肪酸组成的统计分析 (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掌叶木不同种源种子的经济性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C16:0:Palmitic acid;C17:0:Heptadecanoic acid;C17:1:Heptadecanoleic acid;C18:0:Stearic acid;C18:1:Oleic acid;C18:2:Linoleic acid;C18:3:Linolenic acid;C20:0:Arachidic acid;C20:1:Eicosenoic acid;C20:2:Eicosadienoic acid;C22:0:Behenic acid;C22:1:Erucic ac

经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图1,图1为表3中凤山种源籽油气相色谱图),掌叶木籽油共含有14种脂肪酸组分,分别为棕榈酸(C16:0)、十七烷酸(C17:0)、十七碳一烯酸(C17: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花生一烯酸(C20:1)、花生二烯酸(C20:2)、山嵛酸(C22:0)、芥酸(C22:1)、木焦油酸(C24:0)和神经酸(C24:1),保留时间依次为5.058、6.283、6.654、7.873、8.360、9.223、10.568、11.983、12.590、13.689、17.344、18.096、23.112、23.861 min,其中,籽油含有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FA)。5个种源的籽油脂肪酸类型基本相同,检测分析结果见表3,籽油组成在类型上与凌云(程菊英等,1981)和荔波(陈波涛等,2007)种源差异较大,分别达到8种和7种;与茂兰(曹丽敏等,2016)种源的差异较小,仅有4种;与上述各地仅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相同,其中山嵛酸和神经酸为本课题组首次发现并经5个种源多次检测证实的脂肪酸类型。不同研究者检测的脂肪酸组分相差较大,这与检测年代、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