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ALS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表1 ALS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应用广泛的DNA测序技术的进步表明,已证实的ALS基因的遗传变异并不罕见。有明确家族史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ALS(fALS)大约仅占总发病人数的10%,其中4种主要致病基因(SOD1、FUS、TARDBP和C9ORF72)约占fALS病例的60%~80%。40岁后发病的fALS患者约有50%存在C9ORF72内含子六核苷酸序列GGGGCC重复扩增,而FUS中的突变占该年龄之前出现的病例的35%[1]。而没有家族史的散发性ALS(sALS)并不意味着缺乏遗传背景,sALS突变基因与fALS的突变基因存在较大相似,因此也有学者提出fALS相关基因的研究可能有利于我们对sALS的理解[2]。其他ALS基因的致病突变,包括TARDBP、FUS、hnRNPA1、SQSTM1、VCP、OPTN和PFN1,也已被确定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虽然很少见。本研究团队报道的1项针对中国汉族sALS患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得出8个新突变位点和5个已被证明的突变位点,包括SOD1和C9ORF72基因突变[3],这提示sALS与fALS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差异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近年新发现且具有较大研究前景的ALS相关基因包括TBK1、MATR3、CHCHD10、NEK1、KIF5A等(见表1)。在此针对以下基因分别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