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唾液乳杆菌M18-6基因组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编码基因及其引物设计》

《表2 唾液乳杆菌M18-6基因组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编码基因及其引物设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唾液乳杆菌M18-6体外抗氧化功能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探讨唾液乳杆菌M18-6的抗氧化机理,本研究检测了菌株在不同浓度的H2O2胁迫环境下,基因组中11个抗氧化性相关基因(表2所示)在mRNA上表达水平变化(图5)。研究结果显示,各基因均在0.5 mmol/L H2O2胁迫后出现显著表达上调,其中,NADH氧化酶(gene1634)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在2.5 mmol/L H2O2胁迫下,mRNA表达水平上调最多,分别上调了6.2和4.5倍。硫氧还蛋白系列(trxA1、trxA2、trxA3、trx) 4个基因分别在2.5 mmol/L H2O2胁迫下表达上调了3.2、3.8、2.5和3.7倍,3个过氧化氢酶基因(cat 1、cat 2、cat 3)分别上调了2.3、3.3和1.2倍,gene0157基因表达水平在H2O2胁迫下未发生显著变化。推测在分子水平上,M18-6主要通过NADH氧化酶与硫氧还蛋白系统发挥抗氧化作用[23],并且sod、cat编码的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