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嗜热链球菌EPS合成的代谢调控》

《表1 嗜热链球菌EPS合成的代谢调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嗜热链球菌EPS在胞内的合成效率普遍偏低,尽管优化发酵条件可提高EPS产量,但不同菌株的自身条件对EPS合成存在明显的影响[10]。通过改变菌株的遗传和代谢能力是增强EPS生物合成的有效策略,目前研究主要通过调控EPS生物合成中关键酶或改变EPS生物合成的前体途径来增强EPS的合成(表1)。例如,改变EPS生物合成、核苷酸糖合成、Leloir途径和EMP途径等关键酶的水平,显著提高了嗜热链球菌的EPS产率[65-70]。由于EPS产量与GTFs的活性有关,Stingele等[71]通过表达GTF基因实现EPS产量的提高。糖-1-磷酸合成UDP-葡萄糖途径的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已被认为是EPS合成调控的潜在控制点[63,70],但Levander等[70]研究表明仅通过表达代谢途径上的某一个基因并不一定能提高EPS合成,需要利用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EPS高产。干酪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德氏乳杆菌等其他乳酸菌也有很多关于糖前体途径基因和eps基因簇的研究报道,得出了相似的结论[72]。例如eps基因簇的高效表达能够使乳酸乳球菌NIZOB40的EPS产量提高4倍,并且发现eps基因簇中epsA和epsB对EPS的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