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指标变量和说明:“替代”还是“补充”:从影子教育发展审视学校教育质量——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

《表1 各指标变量和说明:“替代”还是“补充”:从影子教育发展审视学校教育质量——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替代”还是“补充”:从影子教育发展审视学校教育质量——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通过向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PISA2015翻译的工作人员咨询,PISA2015对“Additional Instruction”关键词汇的翻译为“课外辅导”,又称“课外补习”,表内因变量采用此名称。2.后文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均用ESCS表示。

教育质量并不是单一维度,可以从学校教育投入、过程和结果等不同方面进行衡量。在模型分析过程中,作为解释变量时,教育质量的测量更多以投入和过程为导向,而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更多以结果为导向。[12]投入导向的教育质量可以按照教育主体如学生和教师进行细分,形成教育资源质量、教师质量、生源质量等。[13]在此,以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的感知衡量教育资源质量,以管理者对教学人员短缺的感知、高学历(本科、研究生)教师比例、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等衡量教师质量,以学生家庭平均ESCS水平衡量学校生源质量。科尔曼等人1966年从实证角度将教育公平解读为“教育机会均等”,指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并强调学生克服不同家庭出身的差异享有同样的教育机会。[14]中国多用“教育均衡”衡量教育公平,其中教育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人群差距。[15]研究基于不同学校教育质量对课外补习需求的影响,分析学校教育质量与影子教育参与的关系,并从学生参与影子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学校质量差异等角度出发,对教育公平与影子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具体的学生层面控制变量和学校层面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