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内生性检验结果: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能否成为融资约束的缓解器——来自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表4 内生性检验结果: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能否成为融资约束的缓解器——来自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能否成为融资约束的缓解器——来自民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模型D1为Tobit模型,模型D2和D3分别是一阶段和二阶段IV估计结果;此表只给出模型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括号内数值为稳健标准误差;***、**和*分别表示该统计值在1%、5%及10%水平下显著。

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与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中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遗漏变量问题,不可观测因素可能同时影响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与公司违规行为。本文在违规行为模型的设定过程中把诸如企业规模、经营时间等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纳入估计方程,并通过公司个体效应控制非时变的非观测因素,消除同时与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和公司违规行为相关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干扰。其次,反馈机制可能导致固定效应估计量的一致性违反严格外生假设。比如,当期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公司可能会对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的建立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种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在模型(2)的右边加入实际控制人市场声誉的前导变量Rptt+1进行识别[41]。该策略的基本逻辑为,反馈机制可能使得不可观测因素εi,t与Rptt+1相关,那么εi,t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也会体现在Rptt+1的系数上。为此,如果Rptt+1显著,就表明存在内生性问题;反之,则不能拒绝严格外生假设。表4中模型C1的检验结果表明,Rptt+1没有在10%水平上表现出显著性,不能拒绝严格外生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