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心理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8866)》

《表3 心理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886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问卷中关于心理疾病应对和心理健康促进的知识和观念不区分自我和他人,因此将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促进他人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视为心理健康促进素养,将应对自身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视为心理疾病应对素养,将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自身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视为自助心理健康素养,将促进他人心理健康的态度和习惯、应对他人心理疾病的态度和习惯,视为助人心理健康素养,考察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与心理健康素养总均分(M=0.60)相比,心理健康促进素养(M=0.66,p<0.001,d=0.39)、自助心理健康素养相对较高(M=0.68,p<0.001,d=0.51),心理疾病应对素养(M=0.57,p<0.001,d=0.22)、助人心理健康素养相对较低(M=0.54,p<0.001,d=0.35)。可见,公众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自助心理健康素养高于助人心理健康素养。这个结果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与自杀有关的两个题目——“和有自杀念头的人谈论自杀会增加他们的自杀风险”、“假如身边有人流露出自杀念头,我会劝他不要瞎想”——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13.3%和4.3%,说明我国公众极度缺乏与自杀应对相关的知识。表3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比较6个维度的变差系数,可看出知识和观念类维度的变差系数大于态度和习惯类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