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区域结构》

《表3 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区域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球价值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测度及结构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是各国(地区)的相对实际价格加权和,某个国家(如美国)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贡献率,可以定义为:中国对该国(美国)的权重与中国对该国(美国)的实际相对价格变化的乘积,再除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因此,通过区域结构分解,可以看出哪些地区是推动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的主要因素。以下主要分析了美国、日本、欧元区、非欧元区的欧盟国家、北美洲(不包括美国)、东亚(除日本外)以及其他国家对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贡献..(1.9)。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4年,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增加了0.484,美国构成部分增加了0.0989,贡献率达到20.44%;欧元区构成部分增加了0.0846,贡献率为17.48%;日本构成部分增加了0.0789,贡献率为16.30%。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主要是由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升值而引起的。而在2001~2005年期间,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却主要是由对欧元区、非欧元区、东亚(日本除外)以及其他国家的贬值的引起的。与此相反,2001~2005年美国、日本的构成部分是升值状态,对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作出了负的贡献。此外,出口、产出实际有效汇率的区域结构解析与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区域结构解析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