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利用核酸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汇总》

《表1 利用核酸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食源性致病菌指能够引发人体呕吐、腹泻等患病状态的一群微生物,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约占事件总数的50%,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herichia coli,EHEC)、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等[1,2]。在食品生产中,传统杀菌工艺并不能保证全部加工食品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因此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尤为重要[3?8]。传统检测和鉴定方法(如分离培养法、形态观察法、生化鉴定法、血清分型法等)操作烦琐、分辨力差,不能实现有效地监测和预警作用,因此需要能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技术[9?11]。核酸技术可以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检出,同时,基因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知微生物间、物种与功能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食源性致病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2?15]。表1列举了近年来利用核酸技术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 enterica,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Listeria)等的检测研究。本文综述了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总结归纳其优缺点,为核酸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微生物检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