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类别课堂对话的频数与频率》

《表1 各类别课堂对话的频数与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知识建构的课堂对话规律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展示了各类课堂对话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基础知识”类的对话出现频次最高,这表明对话的主要功能为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知识或已讲授知识,学生倾向于尊崇教师或课本的知识权威而缺少质疑精神,忽略个性化想法与自主意见的表达。在体现高阶认知的对话类别中,“分析”这一类别具有最高的频次,这表明教师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对话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但是“归纳”“推理与迁移”“回应与拓展”频次较低,其中,“推理与迁移”的平均分最低,这表明教师较少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利用已学内容探究新方法、新知识,也较少注重对话之间的联系和拓展,“推理与迁移”与学生的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在课堂中如果缺乏相关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语文、科学/物理三科中,“基础知识”类别的对话所占比例都位列第一,而“质疑”类对话比例都位列最末。在对问题的分析方面,数学与科学/物理科目要明显优于语文科目,而语文科目中“认同”“指导”类对话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类科目。数学与科学/物理科目的各类别对话分布趋同,而与语文科目的对话分布具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