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I组和II组基于整体多元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找到的显著差异化合物》

《表3 I组和II组基于整体多元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找到的显著差异化合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拟靶标代谢组学考察不同煎煮方式对大黄功效组分煎出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与II组比较(以峰面积为指标):↑升高,↓降低,*P<0.05**P<0.01***P<0.001;“+”表示找到该成分的分析方法

对于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的物质,如双蒽酮苷类离子对(847.209 0→386.099 0、831.214 4→669.158 3)所对应的成分未能在基于整体找到的差异成分中被发现,因此,本实验又针对具体的化合物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找到了I组和II组之间更多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通过基于整体的多元统计分析找出包括双蒽酮苷类、蒽醌类、鞣质类化合物共11个显著差异成分,而通过配对t检验进一步找到了24个,共35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表3)。综合以上2种数据处理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煎煮时间长短对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影响,短时间(15 min)煎煮有利于双蒽酮苷类和蒽醌苷类成分的煎出,而长时间(60 min)煎煮利于鞣质类如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原花青素等成分的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