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准回归估计结果: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

《表2 基准回归估计结果: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太效应还是公平效应: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异质性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2)、(3)列的括号内数字为稳健标准差,方程(3)的括号内数字为聚类到学校的稳健标准差;***p<0.01,**p<0.05,*p<0.1;(3)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户籍,下文同。

首先,在式(1)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家庭教育支出对于教育结果的影响,表2报告了估计结果。表2中,模型(1)~(4)为基准回归的估计结果,我们采用逐项回归的办法,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了个体特征与基期能力,并控制了固定效应。从估计结果上能够看出,当不控制学生个体特征与基期能力时,β1的参数估计值为0.063(P<0.01);当逐步纳入学生个体特征、基期成绩以及学校级层面的固定效应后,模型(1)~(4)的R2不断上升,表明家庭教育支出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教育结果不平等。同时,β1的参数估计值也下降到了0.039(P<0.05),表明家庭教育支出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具有正向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为孩子在本学期内支付的课外兴趣班或补习班每上升一个单位值,能够推动子女认知能力测试的标准化得分上升3.9%,这也反映出忽视个体特征与能力偏差将会高估家庭教育支出对于学生发展的干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