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认同程度》

《表1 大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认同程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同主题模块的认同度有很大差异。如表1所示,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应重点涉及情绪调适(89.8%)、人际交往(88.5%)、压力应对(85.4%)和自我认知与接纳(81.8%);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应重点涉及人格心理(75.6%)、恋爱和性心理(73.1%)、学习困扰(71.4%)和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70.1%);认同度较低的主题模块是职业生涯规划(65.0%)、生命教育(51.9%)和网络心理(49.2%)。原因可能在于多数地方高校通常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课程,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模块内容存在一定重叠。尽管生命教育近些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其在实践方面却不容乐观,可能受到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忌讳死亡”等传统思想的束缚[7],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公众对其往往讳莫如深或避而不谈。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游戏购物、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低头族”“手机依赖”等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过度的手机使用对其学习、生活和睡眠质量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当前网络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以传统的网络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为主,对新近出现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手机成瘾等关注不够。因此,在接下来的校本教材修订与完善中,应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及调适等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