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夜归鹿门歌》第二部分原文及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

《表3《夜归鹿门歌》第二部分原文及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及物性视角下孟浩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夜归鹿门歌》及其英译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原文使用多个物质过程词,对比体现出“人”与“余”的不同,表现出诗人想要归隐山林,摆脱世俗困扰,淡泊名利的社会生态观。“随”是沿着、顺着的意思,“向”是趋向、奔向的意思,两者都为物质过程,描述村人在黄昏中熙熙攘攘,沿着河岸急匆匆地走回村中的景象。三个译文均将两个物质过程减少到一个,并使用环境成分代替另外一个物质过程,王译本将“随”这一动作词译为环境成分“along the sands”,许译本将“随”译为“on the way”,David译本则将“向”译为定位环境成分“towards”。将动词译为方位状语虽符合英语表达逻辑却减弱了原诗中的动态感,无法传达出原诗中世俗生活的喧闹之感。“向”和“归”两个物质动词体现了诗人与世俗之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世人随波逐流走向喧闹的名利红尘中,而诗人淡泊名利独自乘舟回归到清幽的深山里,体现了诗人向往隐居山林,不受世俗干扰,自在自为的社会生态观。王译本将“向”和“归”这两个行为动词分别翻译为“turn”与“return”,两个动词的对比突出人与“我”的不同,构造出诗人遗世独立的形象,传达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自由隐逸,恬淡自适生活的社会生态观。诗中的行为过程词“归”,意思是回归,表达了诗人将隐居鹿门山看作自己的归宿,既是行动上回归同时也是精神和心灵的回归。David译使行为过程词“returning”和环境成分“home”搭配起来,表现诗人和归家的人们一样回到鹿门山,揭露出诗人想要在山水中得到慰藉,拥有和谐美好生活的社会生态观。“乘舟”而归的“乘”为物质过程,三个译本均分别使用行为过程词“take”“ride”和“paddle”来表达,使得整个画面具有流动之势,诗人的情感亦随着船而行动流走。落日下诗人乘坐一片孤舟划过水面,游走在山水之间,构成一幅清幽静谧的黄昏泛舟图。此时诗人是微小孤独的,成为自然现象的参与者,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流露出诗人回归自然,悠然自适的生活情趣,表达诗人愿意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