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Mg靶溅射时间沉积薄膜的元素含量》

《表1 不同Mg靶溅射时间沉积薄膜的元素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溅射沉积Mg_2(Sn,Si)薄膜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图1的XRD谱分析,薄膜中Mg含量较高的S1和S2样品,其组织结构主要为立方的Mg2(Sn,Si)固溶体相;Mg含量低一些的S3样品,其组织结构中也主要是Mg2(Sn,Si)固溶体相,Mg2Si相不明显。对比考察22.7°附近衍射峰的峰位发现,对于S1和S2样品,其峰位略有差别,分别在23.13°和23.04°处。由于Si的原子半径(0.134 nm)小于Sn的原子半径(0.158 nm),峰位的移动可能是Mg2(Sn,Si)固溶体点阵中Si替换Sn的结果;S3样品的峰位可分解为22.74°和22.91°2个非常相近的峰,前者对应Mg2Sn相,后者则是Mg2(Sn,Si)固溶体相;S4、S5和S6样品的峰位都在22.74°处。这些微小结构变化与表1的元素含量变化相对应。表1中,S1、S2和S3样品的Si/Sn值分别为0.55、0.47和0.28,这表明薄膜中Si的相对含量(与Sn含量相比)逐渐减小。对于S4、S5和S6样品,Mg2(Sn,Si)固溶体相不存在,而是含有Mg2Sn相和金属Sn相及少量Mg2Si相。综上,可以认为,当薄膜中Mg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或Si/Sn比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Mg2(Sn,Si)固溶体相不再存在,而是形成了Mg2Sn相和少量Mg2Si相,随着Mg含量进一步减少,Mg2Sn相含量减少,金属Sn相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但Mg2Si相含量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