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 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教育分流的历史发展1

一、教育分流的概念辨析1

(一)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工2

(二)“双轨”分流与合理分流3

(三)教育分流与教育合流(校际分流与校内分流)6

二、教育分流的功能演变9

(一)由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演变10

(二)由片面分化向分化与整合并重演变13

(三)由社会选择向社会与个人选择兼顾演变16

三、教育分流的时代特征20

(一)分流主体的社会性20

(二)分流体系的开放性22

(三)分流实施的计划性23

(四)分流形式的多样性25

(五)分流过程的民主性27

(六)分流指导的全面性29

(七)分流时间的后移性30

一、社会分化:教育分流的外在依据32

第二章 教育分流的客观依据32

(一)社会分化的双重效应与理想目标33

(二)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的双向互动35

(三)社会分化现状及其对教育分流的影响39

二、个性发展:教育分流的内在原因44

(一)发展个性: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44

(二)个性差异:教育分流的重要依据49

(三)合理分流: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54

三、分流施教:教育转轨的迫切要求57

(一)教育转轨是时代的呼唤57

(二)教育转轨必须拆掉“应试教育”的“独木桥”61

(三)教育转轨必须构建合理分流的“立交桥”66

第三章 教育分流的模式构建71

一、分流模式的构成因素71

(一)价值目标体系71

(二)结构功能体系75

(三)操作策略体系83

(四)调适机制体系88

二、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90

(一)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90

(二)教育基础与培养能力93

(三)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94

(四)文化传统与国民意向96

三、分流模式的构建原则98

(一)满足需求原则99

(二)促进发展原则102

(三)整体优化原则105

(四)统筹兼顾原则107

第四章 教育分流的运行机制111

一、宏观调控机制111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选择112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115

(三)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116

二、中观自主适应机制119

(一)自主办学机制119

(二)自我发展机制120

(三)自我调控机制121

(四)自主选择机制122

三、微观流向指导机制123

(一)流向指导的概念与意义124

(二)国外流向指导的理论与方法126

(三)我国流向指导的基本思路与原则129

第五章 国外教育分流的类型及启示134

一、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分流134

(一)背景因素分析134

(二)分流的特点138

(三)启示:对特殊儿童的分流施教应受到重视141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流145

(一)分流时机的把握146

(二)分流比例的确定146

(三)启示:解决好出路是关键148

三、普通教育内部的分流150

(一)内分流的基本类型151

(二)内分流的形成原因154

(三)对我国限制择校的思考155

四、高等教育内部的分流160

(一)横向分流: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160

(二)纵向分流:自愿转换与考试淘汰163

(三)改进我国纵向分流的建议164

第六章 国外若干中等教育分流模式述评167

一、校内分流模式167

(一)按质分流模式168

(二)按轨分流模式171

(三)实施因材施教,完善校内分流175

二、校际分流模式179

(一)英国校际分流模式179

(二)德国校际分流模式181

(三)法国校际分流模式183

(四)日本校标分流模式184

(五)办好职教学校,改进校际分流186

三、社会分流模式192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192

(二)日本的产学合作194

(三)德国的双重培训196

(四)英国的继续教育197

(五)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社会分流199

第七章 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203

一、调查的目的与方法203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05

(一)学生组205

(二)家长组208

(三)社会人士组209

(一)在校初中生的教育分流意向210

三、调查的主要结果210

(二)学生家长的教育分流意向215

(三)社会各界人士的教育分流意向219

(四)不同人群的教育分流意向比较221

(五)几点启示227

第八章 国民教育分流意向差异分析230

一、初中生教育分流意向差异230

(一)对职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230

(二)对初中办学模式的选择232

(三)初中毕业后的流向差异237

(四)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专业选择的差异245

(五)对高中办学模式选择的差异250

二、家长教育分流意向差异254

(一)对子女文化程度的期望254

(二)对初中办学模式的选择258

(三)对高中办学模式的选择266

三、社会各界人士教育分流意向差异270

(一)对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认识270

(二)对职业教育方式的选择273

(三)对流型的选择275

(四)对职业高中课程模式的选择276

(五)对职业学校布局模式的选择278

(六)对初中办学模式的选择279

(七)对高中办学模式的选择280

第九章 初中后教育分流的定量分析287

一、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287

(一)农村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87

(二)农村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292

(三)问题与思索293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该比例越高295

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生所占比例295

(二)影响该比例的相关因素分析298

(三)确定该比例的计量模型300

第十章 教育分流的现状分析302

一、发展背景与显著成就303

(一)三级分流的流层格局基本形成306

(二)多轨并行的流向结构渐趋合理309

(三)各种流型的改革试验方兴未艾312

二、主要问题与原因探析317

(一)价值取向偏倾,目标脱离实际317

(二)结构比例失调,阻滞功能释放320

(三)多种体制不顺,妨碍分流实施324

三、时代要求与模式构想327

(一)发展趋式预测:多元化、合理化、开放化327

(二)理想模式特征:多向分流、多次分流、相互沟通、上下衔接、内外融合、前后循环333

第十一章 促进合理分流的若干思考343

一、消除错误思想整合分流目标343

(一)贵贱有等思想344

(二)绝对平均思想346

(三)均衡发展思想350

(四)封闭保守思想352

二、加强调查研究优化分流结构353

(一)分流结构优化的标准354

(二)分流结构优化的程序356

(三)分流结构优化的目标358

三、实施配套改革健全分流机制360

(一)综合动力机制的健全360

(二)宏观调控机制的健全363

(三)中观自主适应机制的健全366

主要参考文献369

后记371

1999《百川归海 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泽芳,沈百福著 199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1997 PDF版)
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
199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甘肃民办教育的源与流  甘肃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 PDF版)
甘肃民办教育的源与流 甘肃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
民众教育研究与评论( PDF版)
民众教育研究与评论
民族教育研究( PDF版)
民族教育研究
国民教育研究(民国74.01 PDF版)
国民教育研究
民国74.01 汉苑出版社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985 PDF版)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985
教育衔接研究问卷调查报告(1990 PDF版)
教育衔接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1990
教育与研究  1( PDF版)
教育与研究 1
民国三教九流归宿(1999 PDF版)
民国三教九流归宿
1999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国民教育研究(1985 PDF版)
国民教育研究
1985 汉苑出版社
国民教育投资研究(1999 PDF版)
国民教育投资研究
1999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1995 PDF版)
中国教育史研究 明清分卷
1995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族教育论丛  4  四川民族教育研究(1989 PDF版)
中国民族教育论丛 4 四川民族教育研究
1989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贵州民族教育调查(1990 PDF版)
贵州民族教育调查
1990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研究  现代分卷(1994 PDF版)
中国教育史研究 现代分卷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