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新调查 上》
作者 | 王仁夔,顾树森编译 编者 |
---|---|
出版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176 |
出版时间 | 191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014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编普鲁士王国1
第一篇普鲁士教育总论1
第一章德意志联邦之盟主1
第一节 普鲁士之实力1
第二节 普鲁士之教养2
第三节 现今德皇改革教育之意见3
第二章普鲁士之国粹5
第一节 君主神权5
第二节 国家主义5
第三节 官僚政治6
第四节 军国主义7
第五节 性质刚健8
第三章教育部9
第一节 教育部之组织9
第二节 地方教育事务10
第三节 与宗教之关系12
第四章学校系统13
第一节 二种之系统13
第二节 男女分离15
第三节 公私立之关系16
第二篇伯林市之教育17
第一章伯林市教育上之位置17
第一节 伯林市之历史17
第二节 伯林市之理想18
第三节 毕士马克之理想18
第四节 伯林市之学校19
第五节 与外国文化之关系20
第六节 伯林市之范围21
第二章伯林市之教育行政21
第一节 三级行政21
第二节 教育部之监督范围21
第三节 州及市区学务局22
第四节 伯林市学务课22
第五节 学校设计通则24
第六节 学年及时间25
第七节 休业及国祭日26
第八节 学校经费27
第三章儿童之待遇法28
第一节 儿童期28
第二节 亲子之关系29
第三节 家庭与教会30
第四节 家庭与学校31
第五节 社会上之注意31
第四章幼稚园及儿女监护所32
第一节 发达之历史32
第二节 幼稚园33
第三节 儿女监护所33
第四节 裴斯塔洛奇弗洛培尔馆34
第五章国民学校35
第一节 国民学校发达之历史35
第二节 国民学校之组织36
第三节 伯林市国民学校之编制40
第四节 生徒数与学级数41
第五节 校长教员及学校医43
第六节 伯林市制定教授要目45
第七节 第二百三十一男子国民学校48
第八节 祝祭及旅行55
第九节 暑假中之处置法56
第十节 午饭后休息60
第十一节 儿童之犯罪者61
第十二节 送入感化院者63
第十三节 升级及卒业65
第十四节 卒业生之前途68
第十五节 校长及教员之待遇69
第十六节 教员年龄及勤续年限75
第十七节 国民学校教师之进路80
第十八节 教师中之特出者81
第十九节 伯林教师协会82
第六章特殊学校84
第一节 特殊学校之种类84
第二节 市立盲学校84
第三节 市立聋哑学校85
第四节 市立白痴学校85
第五节 私立癎癫病者学校85
第六节 市立孤儿院85
第七节 市立感化院85
第八节 聋哑教员之检定试验86
第七章实业补习学校及职业学校87
第一节 实业补习学校及职业学校发达之历史87
第二节 实业补习学校及职业学校之目的88
第三节 实业补习学校之种类89
第四节 义务的实业补习学校89
第五节 第四区义务实业补习学校92
第六节 任意实业补习学校93
第七节 职业学校之种类96
第八节 校长及教员之待遇100
第八章中学校101
第一节 中学校发达之历史101
第二节 中学校之内容及其种类103
第三节 中学预备学校105
第四节 文科中学校之课程106
第五节 实科中学校之课程108
第六节 高等实科学校之课程110
第七节 阿笃奈式之改良中学校111
第八节 夫伦苛福笃式之改良中学校113
第九节 伯林市中学校数117
第十节 中学校之职员及生徒118
第十一节 堪尼希司文科中学校119
第十二节 福德利希司实科中学校121
第十三节 开尼希德基高等实科学校123
第十四节 中学学生之负担125
第十五节 奖励体育126
第十六节 普鲁士中学校之训练126
第十七节 国祭及纪念日130
第十八节 理想之人物131
第十九节 升级及毕业131
第二十节 中学生之自杀135
第二十一节 中学毕业生之特点137
第二十二节 中学毕业生之前途137
第二十三节 校长及教师之待遇139
第二十四节 中学教员之补习141
第九章中等实业学校142
第一节 中等实业学校发达之历史142
第二节 中等实业学校之组织143
第三节 伯林市立中等工业学校143
第十章高等女学校144
第一节 高等女学校发达之历史144
第二节 高等女学校之组织及课程145
第三节 专门科之课程149
第四节 大学预备科之课程152
第五节 校长及教员之待遇156
第十一章大学157
第一节 大学发达史157
第二节 德国大学之特色158
第三节 一大学之组织160
第四节 伯林大学之状况161
第十二章各种高等专门学校172
第一节 专门学校之种类172
第二节 高等工业学校173
第三节 高等农业学校174
第四节 国立矿业学校174
第五节 国立森林学校174
第六节 国立兽医学校174
第七节 国立美术学校175
第八节 工艺传习所175
第九节 高等商业学校175
第十节 列透协会176
1917《德国教育新调查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仁夔,顾树森编译 1917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德国新兴教育
- 1934 商务印书馆
-
- 德国新兴教育
- 1934
-
- 德国公民教育
- 民国26.05 商务印书馆
-
- 中国教育家论德育
- 1989.04 四川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教育家论德育
- 198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 贵州民族教育调查
- 1990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 德国教育史
- 1986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普及义务教育调查
- 1987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 成人教育调查报告选
-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德国师范教育
- 1968 台湾书店
-
- 德国教育
- 1937 商务印书馆
-
- 外国教育家论德育
- 1995 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优秀教育调查报告选集
- 1990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德国铁道调查记
- 1932 协会书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