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创伤修复学》求取 ⇩

第一章 创伤与创伤修复概论1

第一节 创伤修复概述1

一、创伤与创伤后的组织修复1

二、创伤修复的现代概念2

三、与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有关的基本概念3

四、未来有关创伤修复研究领域4

第二节 创伤修复所走过的历程6

一、古代对创伤的治疗6

二、近代创伤伤科学的发展与创面处理9

三、现代创伤外科的完善与创伤修复11

第二章 创伤修复的病理学17

第一节 创伤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17

一、创伤修复的基础——再生17

二、肉芽组织的形成及其意义19

三、创伤愈合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24

四、创伤修复愈合的类型29

五、皮肤创伤的愈合障碍30

第二节 不同类型创伤的修复愈合病理33

一、热烧伤创面修复愈合病理33

二、电烧伤创面修复愈合病理36

三、激光损伤的修复愈合病理38

四、核爆炸光辐射烧伤创面修复病理45

五、化学性皮肤烧伤创面修复愈合病理48

六、放射皮肤损伤和放射复合创伤伤口修复愈合病理54

七、火器伤伤口修复愈合病理65

八、冻伤创面修复愈合病理74

九、高原环境中创伤修复愈合病理76

十、伤口海水浸泡后修复愈合病理80

十一、糖尿病性下肢溃疡创面的修复愈合病理82

十二、血循环障碍性肢体溃疡创面修复愈合病理84

一、成纤维细胞89

第三节 创伤修复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及其作用89

二、巨噬细胞91

三、血小板93

四、肥大细胞96

五、白细胞100

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淋巴因子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103

第四节 基质成分及其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110

一、概述110

二、胶原与创伤修复111

三、结构性糖蛋白与创伤修复112

四、蛋白多糖与创伤修复113

第五节 血管及其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115

一、血管内皮对创伤修复的影响115

二、血管源性生长因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116

三、内皮衍生收缩因子——内皮素对组织创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118

二、自由基与创伤愈合121

第六节 自由基与创伤愈合121

一、自由基的一般知识121

第七节 几种内脏器官和组织的创伤修复125

一、神经组织创伤(损伤)后再生修复125

二、肌组织的创伤修复126

三、肝组织的创伤(损伤)修复128

四、肾组织创伤(损伤)后再生修复129

五、消化道粘膜的创伤(损伤)后再生修复129

六、骨髓造血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130

七、淋巴组织损伤后再生修复131

八、骨组织的创伤修复131

第三章 创伤修复的生化及代谢133

第一节 创伤修复的主要过程133

一、局部炎症反应阶段133

二、细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组织形成阶段134

二、胶原的合成135

一、胞外间质成分与胶原代谢135

三、组织重建阶段135

第二节 胶原的合成和代谢135

三、胶原蛋白的类型136

第三节 多肽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138

一、多肽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和分化138

二、多肽生长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分泌及更新140

第四节 细胞间质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140

一、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140

二、细胞间质对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141

第五节 创伤修复生化类新药的研究现状141

一、烧伤治疗141

二、消化道溃疡的治疗142

三、多种难愈合创面的治疗142

第六节 代谢与创伤修复143

一、概述143

二、创伤后的代谢变化143

三、特殊营养物对创伤修复的影响144

四、结论159

第四章 创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162

第一节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概述162

一、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162

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163

三、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64

四、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164

第二节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166

一、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家族166

二、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受体167

三、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的作用和创伤修复167

第三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168

一、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家族168

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169

一、转化生长因子-β170

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和创伤修复170

第四节 转化生长因子-β170

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受体171

三、转化生长因子-β的作用和创伤修复171

第五节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72

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172

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173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和创伤修复174

第六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76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176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受体177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作用和创伤修复178

第七节 肿瘤坏死因子178

一、肿瘤坏死因子概述178

二、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特性178

四、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79

三、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179

五、肿瘤坏死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182

第八节 白细胞介素186

一、白细胞介素类物质概述186

二、白细胞介素-2与创伤修复190

三、白细胞介素-1与创伤修复191

第九节 神经生长因子192

一、神经生长因子概述192

二、神经生长因子的一般理化特性192

三、神经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分布192

四、神经生长因子的受体193

五、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194

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194

七、神经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195

一、生长因子促进受损内脏器官损伤修复的现代概念198

第十节 用生长因子促进受损内脏器官修复198

二、生长因子促进受损内脏器官损伤修复的理论基础200

三、生长因子促进受损内脏器官修复的实验证据203

四、用生长因子促进内脏损伤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06

第十一节 生长因子的应用和展望206

一、生长因子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应用206

二、生长因子在其它几种组织修复中的应用207

三、生长因子应用的问题和展望209

第五章 创伤修复模型213

第一节 创伤修复常用动物的选择与管理213

一、创伤修复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213

二、常用于修复实验动物生理和局部解剖特点217

三、实验动物的管理222

第二节 创伤修复模型的复制226

一、烧(烫)伤模型226

二、创伤修复模型229

三、促进伤口上皮化的动物模型230

四、上皮化及血管化创面模型的复制231

五、慢性伤口模型的复制231

六、辐射切口伤模型的制作232

七、裸鼠移植肥厚性瘢痕的模型233

八、伤口愈合的基质学分析233

九、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234

第六章 影响创伤修复的主要因素238

第一节 生化变化和营养与创伤修复238

一、炎症239

二、结缔组织增生239

三、微量元素240

第二节 微循环改变与创伤修复241

一、微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42

二、组织损伤时微循环系统的改变242

三、损伤局部微循环紊乱的机制243

四、组织修复过程中微循环紊乱的位置244

第三节 潮湿环境与创伤修复245

一、创面潮湿环境愈合的概念与发展245

二、潮湿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246

三、结论248

第四节 低氧和乳酸与创伤修复248

第五节 感染与创伤修复250

一、不同创伤伤口的细菌分布250

二、创伤伤口的细菌数量251

三、感染对修复的抑制作用252

第六节 影响创伤愈合的其它因素252

一、伤道内异物存留252

二、伤口内坏死、失活组织和凝血块253

三、血肿和死腔253

四、局部血液供应障碍253

十、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254

十一、类固醇抗炎药物254

九、全身疾患254

十二、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对创伤愈合的影响254

五、局部固定不良254

八、低血容量休克或严重贫血254

七、年龄因素254

六、局部用药254

第七章 蛋白酶类与创伤修复256

第一节 胶原酶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256

一、哺乳动物胶原酶257

二、细菌性胶原酶260

三、作为治疗用药的胶原酶260

四、胶原酶与褥疮治疗262

第二节 其它几种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作用263

一、链激酶和链道酶263

二、纤溶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264

三、胰蛋白酶265

五、枯草杆菌蛋白酶266

六、磷虾酶266

四、菠萝蛋白酶266

第三节 烧伤创面酶学清创的经验与教训267

一、概述267

二、酶学清创法的临床评价267

第八章 烧伤创面修复271

第一节 烧伤的严重程度估计及临床过程271

一、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271

二、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273

三、烧伤的临床过程275

第二节 影响严重烧伤创面修复的主要因素及处理277

一、烧伤休克277

二、烧伤感染278

三、烧伤营养与免疫279

一、烧伤的急救处理280

第三节 烧伤创面修复280

二、创面早期处理281

三、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285

四、感染创面及其处理287

五、创面用药288

第四节 特殊原因烧伤创面的修复290

一、电烧伤290

二、化学烧伤292

第九章 冻伤创面修复294

第一节 冻伤的致伤原因及病理生理过程294

一、冻伤的致伤原因294

二、病理生理过程296

第二节 冻伤的分类与临床表现297

一、分类297

二、临床表现297

二、冻伤创面的修复299

第三节 冻伤的急救与创面修复299

一、急救299

第十章 放射性皮肤损伤基础和创面修复301

第一节 概述301

一、引言301

二、研究现状302

第二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基础和分类302

一、电离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02

二、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效应及其分类303

第三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修复愈合的病理特点312

一、单纯放射皮肤损伤修复的病理变化及特点312

二、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病理改变及特点315

三、辐射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的机制与改善措施317

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动物模型制备及特点、规律研究进展318

第四节 单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319

一、全身治疗319

二、创面处理320

三、身体各部位的治疗特点323

第五节 放射复合伤伤口的治疗措施及其研究进展325

第六节 结语327

第十一章 血管损伤修复328

第一节 血管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血管损伤的病理学328

一、血管的解剖学328

二、血管的组织学328

三、血管的生理学:血管舒缩的调节机制335

四、血管损伤的病理学335

第二节 血管损伤的诊断339

一、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339

二、辅助检查340

第三节 血管伤的处理341

一、急救止血341

三、动脉损伤处理的时间因素343

四、血管外科基本技术343

二、治疗休克和多发伤343

五、筋膜切开术352

六、血管伤的合并伤处理352

七、血管伤的术后处理353

八、血管伤的晚期并发症353

九、创伤后疼痛综合征355

第四节 主要血管伤的处理357

一、颈部血管损伤357

二、胸腔血管损伤357

三、腹部动脉损伤358

四、腹部静脉损伤358

五、腹膜后血肿的处理358

六、锁骨下动静脉损伤358

十、股动脉损伤359

十一、胭动脉损伤359

八、肱动静脉损伤359

九、尺桡动静脉损伤359

七、腋血管损伤359

十二、胫后、胫前动脉及腓动脉损伤360

第五节 药物引起的急性血管损伤360

一、临床表现361

二、药物361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363

第六节 血管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364

一、异体静脉血管移植与免疫364

二、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366

第十二章 骨与软骨损伤的修复375

第一节 骨与软骨的胚胎发生375

一、软骨的发生375

二、骨的发生375

一、透明软骨376

第二节 软骨的组织学376

二、纤维软骨377

四、软骨膜377

五、软骨的生长方式378

第三节 关节软骨的结构、功能和修复378

一、关节软骨的发育378

二、关节软骨的特性380

第四节 骨组织学与组织病理学383

一、骨组织学383

二、骨的组织病理学391

三、骨矿化的影响因素393

四、骨的代谢394

五、骨髓401

六、骨愈合401

一、骨形态发生蛋白415

第五节 影响骨形成和吸收的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415

二、β-转化生长因子435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43

四、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444

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444

六、免疫细胞因子对骨形成的影响445

七、细胞因子与骨吸收446

一、骨不连接与延迟连接的原因449

第六节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449

二、机制451

三、治疗451

第七节 骨移植、骨库与骨生物材料452

一、骨移植的转归453

二、植骨吸收细胞及细胞因子455

三、骨移植的材料456

四、骨库465

五、骨生物材料467

一、多发伤的处理472

第八节 骨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472

二、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476

第十三章 肌腱与韧带损伤修复489

第一节 肌腱损伤修复489

一、肌腱的解剖与组织学及血液供应489

二、肌腱的生物力学489

三、肌腱愈合490

四、肌腱的修复491

一、韧带的组织结构与功能493

第二节 韧带损伤的修复493

二、韧带愈合496

三、韧带中的机械感受器496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夏501

第一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变性与再生501

一、神经纤维的变性501

二、周围神经导管重建502

一、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理想环境——神经再生室502

第二节 神经再生与修复进展502

二、神经纤维的再生502

三、雪旺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504

四、神经移植505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506

一、根据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507

二、根据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分类507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方法与要求508

一、局部创伤的检查508

二、肢体畸形与异常姿势508

三、运动功能检查508

四、感觉功能检查509

五、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509

六、神经干叩击实验510

七、肌电图检查510

一、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513

八、神经损伤的诱发电位检查513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治疗方法513

二、开放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514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514

四、影响神经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因素516

第六节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各论517

一、臂丛神经损伤517

二、正中神经损伤519

三、桡神经损伤519

四、尺神经损伤520

五、手指神经损伤521

六、坐骨神经损伤521

七、特殊损伤机制所致的神经损伤——神经卡压综合征522

八、火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525

九、药物性神经损伤525

一、火器性杀伤武器的特点527

第一节 火器性(武器)致伤的特点527

第十五章 火器伤创面修复527

二、现代杀伤弹药的新特点528

第二节 投射物致伤机528

一、冲击波伤528

二、弹前高压伤529

三、与空腔脉动对应的压力震荡伤529

第三节 火器伤弹道特性530

一、火器伤伤型分类530

二、贯通伤的入口与出口530

三、永久性伤道530

四、伤道肌肉坏死范围的判断530

五、伤道污染特点531

第四节 火器伤致伤的病理学改变531

一、投射物直接损伤的病理改变531

三、投射物对各脏器的直接损伤532

二、伤道周围肌肉组织酶组化的变化532

四、投射物所致间接损伤的病理变化534

五、火器伤投射物致伤时的全身反应535

第五节 各种火器伤创面的修复535

一、火器伤创面分类(度)535

二、火器伤伤道的处理原则536

三、清创术536

四、清创术后处理537

五、火器伤伤道的后续处理(二期处理)537

六、显微外科技术在火器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538

七、扩张性皮办在火器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553

第十六章 溃疡的形成与治疗556

第一节 溃疡概述556

一、溃疡的病因556

二、慢性溃疡的流行病学557

三、溃疡的分类与临床表现559

四、治疗560

第二节 褥疮561

一、病因561

二、诱发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562

三、感染在褥疮形成中的作用563

四、褥疮的病理改变、分类和临床表现563

五、褥疮的预防564

六、褥疮的治疗565

七、治疗褥疮的其它新方法566

第三节 糖尿病性足部溃疡567

一、病因学567

二、治疗569

三、预防570

第四节 静脉溃疡571

一、发病机制571

二、治疗方案571

二、瘢痕组织的病理学574

一、概述574

第十七章 瘢痕的形成与控制574

第一节 瘢痕的分类与病因学574

三、瘢痕组织分类与临床表现575

四、瘢痕的病因学578

五、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580

第二节 瘢痕的预防和治疗581

一、瘢痕挛缩畸形与早期治疗的关系581

二、瘢痕挛缩畸形的诊断583

三、瘢痕的治疗585

第十八章 创伤修复材料的保存594

第一节 概论594

一、引言594

二、保存的基础知识发594

三、问题与研究598

一、常温保存液600

第二节 保存液及低温保护剂600

二、0℃以上的保存液601

三、低温保护剂601

第三节 无活性材料的保存604

一、一般保存法604

二、甘油保存法604

三、冷冻干燥保存法605

四、胶原型创伤修复材料的冷冻干燥611

第四节 皮肤材料的保存612

一、组织采集613

二、电冰箱的保存616

三、—80℃以内温度的保存620

四、液态氮保存622

五、低温保存皮肤一般情况630

六、皮库及皮库管理630

一、概述640

第五节 角膜材料的保存640

二、贮存方法641

三、角膜活力的评价657

四、结论与展望661

第六节 血管材料的保存662

一、低温冰箱保存662

二、LN_2保存664

第七节 骨、软骨及关节材料的保存666

一、概述666

二、供体选择667

三、检查667

四、取骨及要求667

五、骨的保存668

六、冻存和灭菌对皮质骨结构的影响669

七、生物学功能和组织相容性669

第八节 其它组织的保存671

八、贮存与管理671

第九节 保存质量的评价672

一、概况672

二、台盼蓝染色674

三、茜素红、台盼蓝及其联合染色676

四、健那绿染色678

五、四唑染色法682

六、组织培养法685

七、氧耗量测定法685

八、放射线标记发698

九、移植实验与组织学检查699

十、免疫学检查700

第十节 保存仪器和设备700

一、概述700

二、降温设备701

四、保存设备702

三、测温设备702

五、运输设备703

六、复温装置703

七、冻干设备703

八、生物氧耗监测系统703

第十九章 传统医学与创伤修复708

第一节 中医学创伤修复历史回顾708

第二节 中医学中创伤修复术语释义711

第三节 中医学对创伤发病原因的认识712

第四节 中医学对创伤修复病理机制的认识714

第五节 中医学对创伤修复的辨证719

第六节 中医学对创伤修复的治疗724

第七节 中医学创伤修复常用方剂726

第八节 中医学创伤修复常用外用药物731

第九节 中医学创伤修复传统制剂735

第十节 常见创伤性疾病的诊治736

第十一节 中医学创伤修复研究现状及展望741

一、研究现状741

二、展望746

第二十章 敷料与创伤愈合748

一、伤口应用敷料的目的748

二、潮湿环境与创伤修复748

三、敷料的种类及其特性751

四、敷料的发展方向——理想型敷料754

第二十一章 修复创面的康复治疗755

第一节 瘢痕组织755

第二节 康复治疗的意义756

第三节 康复治疗的内容756

一、物理疗法756

二、体育疗法758

三、作业疗法759

四、心理疗法760

1999《现代创伤修复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付小兵,王德文主编 1999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创伤诊断学(1996 PDF版)
现代创伤诊断学
1996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创伤学( PDF版)
创伤学
南江堂
现代修辞学(1995 PDF版)
现代修辞学
199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创伤记忆  中国现代哲学的门槛(1999 PDF版)
创伤记忆 中国现代哲学的门槛
1999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1999 PDF版)
现代创伤休克基础与临床
1999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现代颅脑损伤学(1999 PDF版)
现代颅脑损伤学
1999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DNA的损伤与修复(1991 PDF版)
DNA的损伤与修复
1991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口腔矫形学(1980 PDF版)
口腔矫形学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创伤、战伤病理学(1992 PDF版)
创伤、战伤病理学
1992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现代战伤外科学(1998 PDF版)
现代战伤外科学
1998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创伤(1984 PDF版)
创伤
1984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1998 PDF版)
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创伤学(1996 PDF版)
现代创伤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部创伤的修复(1997 PDF版)
手部创伤的修复
1997 北京:北京出版社
褥疮治疗和预防(1995 PDF版)
褥疮治疗和预防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