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求取 ⇩

绪论1

第一篇 烧伤创面的修复13

第一章 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及诊断13

第一节 皮肤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其功能13

一、皮肤的构造13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6

第二节 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18

一、皮肤烧伤时微循环的变化18

二、皮肤烧伤的分度19

三、皮肤烧伤后的瘢痕20

一、烧伤面积的诊断21

二、烧伤深度的诊断21

第三节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21

第二章 烧伤创面处理的一般原则27

第一节 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27

一、早期清创28

二、包扎疗法28

三、暴露疗法28

四、干热疗法29

五、浸泡疗法30

六、创面局部外用药的用法31

第二节 深度烧伤焦痂的处理32

一、焦痂切开减压术32

二、焦痂切除术33

三、削痂术36

四、酶脱痂和药物脱痂37

第三节 烧伤创面的植皮修复38

一、自体皮肤移植38

五、自然脱痂38

二、自体皮及异体皮结合移植41

第四节 对烧伤创面研究的进展43

一、60年代对烧伤创面认识的三大进展44

二、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研究进展45

第三章 微粒皮肤移植术46

第一节 手术方法47

一、手术操作47

二、微粒皮外层覆盖物47

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8

一、微粒皮修复创面的过程49

第二节 微粒皮修复创面的过程及临床结果49

二、影响微粒皮存活的因素50

三、微粒皮移植的结果50

四、微粒皮肤移植术的特点51

第三节 手术后皮肤的组织学变化51

第四节 微粒皮方向性的研究52

第五节 微粒皮漂浮的机制54

一、表皮与真皮的密度54

二、表皮与真皮的总脂含量的测定54

三、皮肤表皮面与真皮面的亲疏水性能55

第六节 微粒皮肤移植术在肉芽创面上的应用56

一、手术方法56

二、创面愈合过程及临床结果57

第七节 碎皮机的应用58

一、动物试验59

第八节 生物膜与微粒皮肤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59

二、临床应用实例60

三、对生物膜与微粒皮肤移植术的认识61

第四章 自体表皮异体真皮皮浆混合移植术64

第一节 自体表皮异体真皮皮浆混合移植法64

一、手术方法与步骤64

二、创面愈合过程与病理检查65

三、关于皮浆的扩展倍数65

四、移植皮肤的反正面问题65

七、妨碍手术成功的因素66

第二节 异体表皮真皮间自体皮浆移植术66

六、细胞团移植的优点66

五、异体真皮在上皮细胞繁殖中的作用66

一、材料与方法67

二、异体真皮的作用67

三、组织学观察67

四、异体表皮真皮间自体皮浆移植术的临床意义67

第三节 利用胶纸取皮植皮法68

一、手术方法68

二、临床效果的评价68

第五章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70

第一节 大面积三度烧伤植皮的几种主要方式70

一、大张异体皮开窗嵌入自体小皮片法70

二、网状皮移植71

三、Burke移植法71

二、异体表皮细胞的培养72

一、自体表皮细胞的培养72

四、微粒皮肤移植术72

第二节 表皮细胞的培养72

三、活皮肤类似物73

四、复合皮肤移植术73

第三节 延长异体皮存活时间的方法74

一、处理供体74

二、处理受体74

三、处理异体皮75

第四节 烧伤创面的各类敷料75

一、常规敷料76

二、生物敷料76

三、合成敷料76

一、蒂部位置的“轴型”化81

第六章 小面积深三度(四度)烧伤创面的修复81

第一节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及其改进81

二、薄皮瓣的使用82

三、皮瓣供区的直接闭合82

四、缩短断蒂时间82

五、腹部皮瓣的其它改进83

第二节 显微外科技术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83

一、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证84

二、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84

三、术前检查与手术的准备85

四、常用的烧伤显微外科手术86

一、超比例随意皮瓣的预构步骤和制作方法90

第三节 超比例随意皮瓣对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90

二、动物实验92

三、超比例随意皮瓣的临床应用93

四、阻隔式迟延法的机理控讨95

五、超比例随意皮瓣的应用特点95

第七章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治疗99

第一节 手部烧伤的特点99

一、手背烧伤的特点99

二、手掌烧伤的特点99

第二节 手部烧伤深度的分类及深度烧伤的分区100

一、手部烧伤深度的分类100

二、防止继发性感染101

四、保持功能位置101

三、减轻水肿101

第三节 手部烧伤的处理原则101

一、改善局部循环101

二、手部深度烧伤的分区101

五、尽快消灭创面102

第四节 手部深度烧伤的处理方法102

一、深二度和三度烧伤的处理102

二、四度烧伤的处理103

三、全指骨环形坏死的处理103

第五节 前臂倒转皮瓣在手指指骨烧伤中的应用103

一、前臂倒转皮瓣手术的原理103

三、典型病例104

二、前臂倒转皮瓣的手术方法104

第六节 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在手部深度烧伤中的应用105

一、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超簿随意皮瓣的手术方法105

二、皮瓣供应部位106

三、整复效果106

四、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随意皮瓣的应用范围106

五、典型病例106

第八章 电烧伤及其创面的修复109

第一节 电烧伤的流行病学资料109

第二节 电烧伤的病理生理110

一、影响电流致伤的因素110

二、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作用114

一、电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116

三、机体状态对电损伤的影响116

第三节 电烧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116

二、电烧伤的临床表现117

三、电烧伤的并发症117

第四节 电烧伤创面的早期皮瓣修复121

一、手术时机和电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122

二、电烧伤的手术探查范围、步骤和方法122

三、电烧伤烧损深部组织的识别123

四、电烧伤损伤的深部组织的切除与保留124

五、电烧伤创面的覆盖和各类皮瓣的优选124

六、防止皮瓣下发生感染的措施126

第五节 国内外对电烧伤创面治疗的研究127

一、国内对电烧伤治疗的研究127

三、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128

二、国内对电烧伤治疗的研究128

第九章 常见电烧伤的治疗134

第一节 广泛头皮和颅骨烧伤的早期修复134

一、颅骨烧伤的治疗原则134

二、坏死颅骨的手术时机135

三、保留坏死颅骨的必要条件135

四、治疗效果135

第二节 腕部电烧伤的治疗136

一、腕部电烧伤的分型136

二、腕部电烧伤的早期治疗136

三、腕部电烧伤的预后137

第三节 上肢体电烧伤的修复138

一、高压电击伤局部动脉损伤的特点139

二、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140

三、血循环的重建140

四、扩创与覆盖140

五、全身治疗141

第四节 手指电烧伤的处理141

第五节 大关节部位电烧伤创面的修复及功能重建142

一、大关节部位致伤的原因与部位分布143

二、大关节部位电烧伤的手术时机143

三、大关节部位烧损的深部组织的处理144

四、皮瓣、肌皮瓣、肌瓣种类的选择145

五、皮瓣下感染的预防146

六、大关节部位电烧伤创面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后功能的恢复147

一、手腕部电烧伤肌腱和神经损伤的早期处理及其功能的恢148

第六节 四肢电烧伤肌腱和神经损伤的处理及其功能的恢复148

二、手腕部电烧伤后畸形晚期功能的修复151

第七节 腹部电烧伤合并肠穿孔的治疗155

一、腹部肠穿孔的诊断155

二、腹部肠穿孔的治疗155

三、典型病例156

第八节 胸部电烧伤合并胸腔开放的处理156

一、胸部创伤的早期处理156

二、预防感染的措施157

三、胸壁广泛烧伤缺损、洞穿的进一步处理157

四、营养支持疗法157

五、典型病例157

第一节 磷烧伤与磷中毒的治疗163

第十章 其他特殊原因烧伤的治疗163

一、皮肤的局部损害164

二、全身损害165

三、磷烧伤与磷中毒的治疗措施166

四、典型病例分析169

第二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严重烧伤的治疗173

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严重烧伤的特点174

二、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治疗原则174

三、典型病例174

第三节 氢氟酸烧伤的治疗175

一、氢氟酸烧伤的特点175

二、氢氟酸烧伤的治疗原则176

三、氢氟酸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176

第十一章 烧伤病人的全身病理变化183

第一节 烧伤休克期病人的病理变化183

第二篇 烧伤病人的全身治疗183

第二节 烧伤合并败血症的病理变化184

第三节 烧伤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184

第四节 烧伤病人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185

一、呼吸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185

二、烧伤合并败血症时呼吸道的病理变化185

三、呼吸道烧伤引起的病理变化186

第五节 烧伤病人消化系统的病理变化186

第六节 烧伤病人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187

第七节 烧伤病人脑的病理变化187

第九节 烧伤病人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188

第八节 烧伤病人肾上腺的病理变化188

第十二章 烧伤休克与治疗191

第一节 休克的新概念191

第二节 烧伤休克与预后192

第三节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病理生理和形态学改变192

一、烧伤病人休克期的微循环改变192

二、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原因193

三、烧伤病人的血容量和血液动力学改变193

四、造成机体水电平衡障碍的原因194

五、烧伤病人休克的应激反应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194

六、烧伤休克与氧自由基的关系195

七、与烧伤休克有关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195

二、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197

一、烧伤病人休克的特点197

第四节 烧伤病人休克的特点及早期诊断197

八、烧伤引起的内脏变化197

第五节 烧伤休克的治疗198

一、补液疗法198

二、烧伤休克的其他处理200

三、关于严重烧伤休克处理的探讨201

四、抗氧化剂的应用201

第十三章 烧伤与吸入性损伤204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和致伤机理205

一、热力对呼吸道的损伤205

二、烟雾及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损伤205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分类和病程分期207

一、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分类207

二、吸入性损伤的病程分期209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的特殊检查210

一、血液气体分析检查210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13

三、133氙肺扫描连续闪烁摄影检查214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措施215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梗阻215

二、补足血容量,改善肺循环216

三、预防肺部并发症,防治感染216

四、正压给氧和机械通气217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特殊疗法217

一、机械呼吸217

二、膜式氧合器221

第一节 侵袭性感染的主要类型223

一、败血症223

第十四章 烧伤浸袭性感染的防治223

二、创面脓毒症224

三、特殊感染224

第二节 烧伤侵袭性感染的发病情况224

第三节 烧伤侵袭性感染的临床特点226

一、感染发生的高峰时期及其影响因素226

二、侵袭性感染的致病菌228

三、侵袭性感染临床征象的特点228

第四节 烧伤侵袭性感染的防治231

一、防治烧伤合并症的意义231

二、创面外用药物及其作用231

三、创面切削痂与感染232

四、营养的供给233

五、抗生素的使用234

第五节 厌氧菌感染与治疗241

一、破伤风杆菌感染241

二、气性坏疽241

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242

四、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措施242

第六节 真菌感染与治疗242

一、真菌败血症的发病特点242

二、真菌败血症的诊断243

三、真菌感染的防治244

第七节 病毒感染与治疗245

第一节 烧伤脓毒性休克的治疗249

一、病理生理及病理解剖249

第十五章 烧伤脓毒性休克及烧伤毒血症的治疗249

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54

三、脓毒性休克的治疗255

第二节 烧伤毒血症——“烧伤组织分解毒素”的实验研究259

一、动物实验方法259

二、焦痂的毒性作用260

三、焦痂与烧伤组织分解毒素264

第十六章 烧伤与免疫268

第一节 烧伤病人免疫网络平衡失调的一般情况268

一、吞噬细胞268

二、补体系统及其它血清免疫物质270

三、细胞免疫功能270

四、体液免疫功能272

五、白细胞间介素273

第二节 免疫系统失衡的机理274

一、免疫器官的损害274

二、免疫成分的代谢紊乱274

三、创面渗出的影响275

四、血清免疫抑制物质275

五、神经内分泌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275

六、细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75

七、“烧伤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76

第三节 免疫缺陷的治疗276

一、营养疗法276

二、自动免疫及被动免疫276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276

二、抗菌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77

一、切痂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77

第四节 烧伤治疗方法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277

四、其它免疫疗法277

三、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78

第十七章 烧伤病人多系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283

第一节 烧伤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283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284

一、机体低灌注和缺氧284

二、内毒素的影响285

三、免疫反应285

四、急性代谢障碍285

五、血栓环素(TXA2)的作用286

六、氧自由基的增加286

第三节 烧伤引起功能衰竭的器官及特点286

二、肺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7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7

一、心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7

三、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四、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五、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六、凝血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七、能量代谢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八、免疫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九、脑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十、皮肤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88

四、掌握手术时机289

三、控制感染289

二、控制休克289

一、重点观察与监护289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289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措施290

一、肺功能衰竭的防治290

二、肾功能衰竭的防治290

三、胃肠道功能衰竭的防治290

四、免疫系统功能衰竭的防治291

五、心功能衰竭的防治291

六、营养支持疗法291

第七节 烧伤合并肌肉及骨骼改变292

一、烧伤继发性肌肉及骨骼变化的分类292

二、烧伤后骨骼的改变292

三、烧伤后关节周围结构的改变293

四、烧伤后关节本身的改变294

五、烧伤后继发于软组织挛缩的改变294

第十八章 烧伤病人的代谢与营养297

第一节 烧伤病人的代谢反应297

一、热能代谢297

二、蛋白质代谢298

三、脂肪代谢300

四、糖类代谢301

五、维生素、无相盐及微量元素的代谢302

第二节 烧伤创面感染和手术与尿氮排出量的关系303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不同的病人各个时期尿氮排出量的变化303

二、烧伤病人并发败血症时尿氮排出量的变化305

三、烧伤创面外科处理对尿氮排出量的影响306

四、烧伤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尿氮量的变化309

一、烧伤病人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310

二、严重烧伤病人的消化机能障碍及处理方法310

第三节 烧伤病人的营养治疗310

三、烧伤病人的营养疗法311

四、营养治疗应注意的问题319

第四节 烧伤病人的急性肝损伤及营养治疗321

一、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的肝功能分析321

二、死亡的烧伤病人的肝脏病理分析322

三、烧伤病人肝脏发生病理改变的原因及危害322

四、烧伤病人急性肝损伤的营养疗法323

五、特重烧伤合并肝损伤病人经营养治疗后的临床评价325

第一节 应用中药成膜剂治疗浅二度烧伤333

一、药物的制备与用法333

第十九章 中医的烧伤外治法333

第三篇 中医药学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333

二、病例分析334

三、临床治疗效果334

四、中药成膜剂治疗烧伤的探讨336

第二节 应用中药儿茶等治疗深二度烧伤337

一、病例分析337

二、药物的制备与适应症338

三、儿茶等中药鞣质的定性及定量鉴定339

四、临床治疗效果339

五、应用中药治疗重度烧伤病人肝功能的测定341

一、药物制备及使用方法343

二、临床观察343

第三节 应用生肌象皮膏治疗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343

三、对生肌象皮膏治疗效果的探讨344

第四节 常用的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及其用法346

一、适用于一度或浅二度烧伤的外用中药346

二、适用于深二度烧伤创面的外用中药346

三、适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中药347

第二十章 中医的烧伤内治法349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休克349

一、烧伤休克的防治方法349

二、烧伤休克的治疗效果351

一、烧伤败血症的病因353

二、烧伤败血症的辨证分型与治疗353

第二节 烧伤败血症的中医辨证论治353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休克的特点353

三、烧伤败血症病人的预后354

四、烧伤败血症的治疗方药354

第三节 舌诊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355

一、休克期病人舌象的变化355

二、感染期病人舌象的变化356

三、恢复期病人舌象的变化356

[附录一]烧伤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357

一、血液学检验正常值357

二、血液生化检验正常值358

三、尿液检验正常值362

四、脑脊液检验正常值364

五、胃液分析正常值364

[附录二]烧伤临床彩色图谱367

1993《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常致德等著 1993 北京: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烧伤治疗(1975 PDF版)
烧伤治疗
197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烧伤治疗(1972 PDF版)
烧伤治疗
1972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 PDF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
实用烧伤治疗(1996 PDF版)
实用烧伤治疗
1996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口腔颌面损伤治疗学(1988 PDF版)
口腔颌面损伤治疗学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药烧伤治疗学(1998 PDF版)
中医药烧伤治疗学
1998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治疗烧烫伤民间灵方(1984 PDF版)
治疗烧烫伤民间灵方
1984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产科急症(1993 PDF版)
产科急症
1993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现代烧伤治疗(1995 PDF版)
现代烧伤治疗
1995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烧伤治疗学(1977 PDF版)
烧伤治疗学
197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DNA的损伤与修复(1991 PDF版)
DNA的损伤与修复
1991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创伤理疗学(1985 PDF版)
创伤理疗学
1985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创伤治疗学(1982 PDF版)
创伤治疗学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1998 PDF版)
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手部创伤的修复(1997 PDF版)
手部创伤的修复
1997 北京: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