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实务全书 第1卷》求取 ⇩

第一卷3

第一篇现代护理理论技术基础3

第一章 健康与疾病3

第一节 健康的涵义5

一、字典上健康的定义5

二、近代医疗卫生界学者专家给健康的定义5

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7

四、布鲁姆对健康的看法7

五、护理学家对健康的看法8

第二节 疾病的涵义9

一、疾病的定义10

二、一般人判定疾病的三种方式10

三、一般人对生病的行为反应10

四、影响人们判定疾病的因素11

五、—般人对被确认生病的反应12

六、患病的适应过程13

第三节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14

第四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15

一、生物因素15

二、环境15

第五节 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17

一、对个人的影响17

二、对家庭的影响18

三、对社会的影响18

第六节 结论18

第二章 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21

第一节 护理的定义23

第二节 何谓护理人员26

一、个案护理28

二、功能性护理28

第三节 护理方式的发展28

三、成组护理29

四、全责护理29

五、综合护理30

第四节 医疗小组的意义有成员30

第五节 护理人员在健康小组的角妴31

一、以对象的立志而言31

二、由供给务对象的健康照顾而言31

三、依工作性持而言32

第六节 护理功能的概念33

一、独立功能的概念33

二、非独立功能的概念34

三、相互依赖功能的概念34

第八节 病人的基本需要35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5

第七节 护理的独特功能35

二、供给病人的基本需要38

第九节 护理工作的范围41

一、依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区分41

二、依工作的场所区分42

第三章 观察及沟通46

第一节 观察技巧48

一、观察的意义48

二、观察的目的48

三、观察的种类49

四、正确观察的特性50

五、护理人员对观察应具备的条件51

六、阻碍个人发展观察技能的可能因素51

七、护理人员在观察时的职责51

八、观察的方法53

九、观察的范围54

十一、日常护理时观察病人的事项55

十、观察病人的机会55

第二节 沟通技巧57

一、沟通的意义57

二、沟通的重要性57

三、沟通的途径58

四、沟通的基本结构59

五、沟通的必要条件60

六、影响沟通的因素61

七、沟通时应注意事项62

八、会谈技巧64

第三节 结论70

第四章 专业性人际关系的建立73

第二节 护理人员——病人人际关系的定义75

第三节 护理人员——病人人际关系的目的75

第一节 专业性人际关系的意义75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特性76

一、提供治疗性的环境76

二、真诚的态度77

三、非占有性的温暖77

四、适切的同感78

五、具体、直接的沟通79

六、敏锐的询问79

七、适当的保密80

第五节 护理人员——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原则80

第六节 治疗性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80

一、初期(前期或准备期)80

二、开始期(认识期)82

三、工作期(持续期)84

四、结束期87

第五章 记录与病历92

—、记录的目的94

第一节 记录的目的及事项94

二、记录的事项95

第二节 记录时应注意事项95

第三节 填写记录的规则96

一、记录的原则96

二、记录的形式97

第四节 普通常用的缩写105

—、病历的内容114

第五节 病历的内容与保存114

二、病历的保存129

第六章 医疗环境137

第一节 环境的意义139

—、生理环境139

二、物理环境139

三、心理社会环境139

三、服务方面140

二、人员方面140

一、设备方面140

第二节 医疗环境的意义140

第三节 医疗环境的特性141

一、合格的物理环境品质141

二、感染控制的安全性141

三、心理社会方面的安全与舒适141

第四节 医院环境的控制142

一、医院的社会环境142

二、医院的物理环境143

三、医院的生物环境154

第五节 病人的环境196

一、维持健康的环境196

二、保持精神愉快的环境198

三、病人单位——病人最基本的生活单位198

第七章 呼吸204

二、外呼吸206

第一节 呼吸的定义206

一、内呼吸206

第二节 呼吸的控制与调节207

一、呼吸中枢的调节207

二、化学的调节207

第三节 正常与异常的呼吸208

一、正常的呼吸208

三、异常的呼吸209

第四节 影响呼吸速率的素212

第五节 测量呼吸的方法214

第八章 循环220

第一节 脉搏222

一、脉搏的定义222

二、脉搏的特性223

三、测量脉的部位226

一、血压的定义230

第二节 血压230

二、决定正常与异常血压的因素231

三、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232

四、测量血压的仪器234

五、测量血压的方法235

六、血压的判读与记录236

七、造成血压测量误差的因素237

第九章 体温244

第一节 体温的定义246

第二节 体温调节246

一、生理的体温调节机制246

二、人为的体温调节机制247

第三节 热的产生与散失247

一、热的产生247

二、热的散失248

第四节 影响体温的因素250

第五节 异常体温的护理251

一、体温过高型态的体温异常253

二、体温过低型态的体温异常260

第六节 测量体温的方法262

一、体温计的种类262

第七节 体温调节与冷热运用270

—、用冷用热的意义270

二、用冷用热的方法276

第十章 营养*295

第一节 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297

第二节 饮食治疗的目的297

第三节 病人饮食的分类298

一、质地改变的饮食299

二、成分改变的饮食300

第四节 协助病人进食的方法301

一、协助病人进食的原则301

二、床上常采用的营养法303

第十一章 舒适319

第一节 舒适的意义321

第二节 引起不舒适的原因321

一、心理方面的原因321

二、身体方面的原因321

第三节 促进舒适的各种方法321

一、铺床法322

二、各种姿势的维持及移动方法347

三、约束法391

四、促进清洁的方法404

第十二章 休息与活动449

第一节 休息451

一、休息的定义451

二、睡眠的定义451

四、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方法455

三、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455

一、活动的重要性456

二、活动的选择456

第二节 活动456

三、活动受限制的原因457

四、活动受限制的影响458

五、压疮的护理462

六、患病时的活动465

七、节活动度466

八、娱乐的重要性490

第十三章 排泄495

第一节 大肠的排泄及其护理497

一、解剖生理497

三、正常大便的性质499

四、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499

二、排便的器官499

五、常见的异常排便情况500

六、护理原则与护理措施502

第二节 泌尿系统的护理505

一、解剖生理515

二、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517

三、排尿功能异常的症状与护理措施518

四、促使尿液排泄的方法520

五、膀胱的治疗529

第十四章 体液的供给536

第一节 体液的种类及重要性538

一、体液及电解质在体内的分布情形538

二、液体的输入及输出间的平衡541

三、体液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机制543

第二节 影响体液平衡的因素547

一、导致体液及电解质不平衡的因素547

二、评估体液及电解质的状态548

三、体液及电解质不平衡常见的问题552

第三节 补充体液与电解质的方法552

一、体液及电解质不平衡患者的医疗重点552

二、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的方法553

第十五章 出入院病人的护理600

第一节 入院病人的护理602

一、病人入院的心理状况602

二、入院程序603

三、迎接病人入院的方法604

四、病房护理人员的职责604

五、标本搜集617

第二节 出院病人的护理644

一、出院的许可644

三、病人出院后病人单位的处理法645

二、病房护理人员的职责645

第十六章 给药651

第一节 给药653

一、给药的目的653

二、对药物应有的认识653

三、药物及药柜的管理659

四、备药及给药的原则660

第二节 给药的途径663

—、口服法663

二、注射法671

三、其他给药法698

第十七章 绷带的应用712

第一节 绪论714

第二节 包扎应遵守的原则717

第三节 绷带包扎718

第十八章 护理过程概念746

一、问题解决过程的意义748

第一节 杜威思维过程748

二、问题解决过程的步骤749

第二节 护理过程749

一、护理过程的意义749

二、护理过程的历史背景750

三、护理过程的步骤755

四、护理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763

第三节 实行护理过程时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764

—、知识方面764

二、技能方面764

三、观念方面765

第十九章 临终病人的护理768

一、传统死亡的定义770

二、死亡定义的更新770

第一节 死亡及濒死的定义770

三、濒死的定义772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772

一、面部外观772

二、皮肤772

三、呼吸系统773

四、循环系统773

五、中枢神经系统773

六、胃肠及泌尿生殖系统774

七、肌肉骨骼系统774

八、知觉774

第三节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774

一、忌讳期774

六、接受期775

四、磋商期775

五、忧郁期775

三、愤怒期775

二、否认期775

第四节 死亡后尸体的变化776

一、尸冷776

二、尸斑776

三、尸僵776

第五节 护理人员照顾临终病人的职责777

一、安排舒适的环境777

二、身体的需要与护理777

三、心灵及精神的需要及护理778

第六节 护理人员本身对死亡的反应780

第七节 尸体护理781

一、尸体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职责781

二、尸体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781

第一章 护理行政管理现况与未来趋势791

第二篇 现代护理行政管理实务791

第一节 护理行政管理现况793

一、护理行政793

二、护理管理793

第二节 未来护理行政趋势798

第三节 结论798

第二章 护理现况与未来趋势800

第一节 护理的现况802

一、护理人力大量流失802

二、护理教育制度太复杂803

三、护理工作生产力低803

四、病患服务员未受专业训练影响服务品质804

第二节 由现况看护理未来趋势804

五、护理费在医疗保险给付上有合理定位806

四、追求高品质的护理服务806

三、护理研究能与临床工作配合806

二、发挥护理专业知识独特功能806

一、发挥护理独立功能806

第三节 未来护理应努力发展的方向806

第四节 结论807

第三章 情境评估809

第一节 系统方法与情境评估811

第二节 组织文化及背景813

一、价值和信仰813

二、组织文化813

三、单位的背景及角色814

第三节 领导阶层815

一、单位的治理委员会815

二、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815

三、领导型态817

一、护理人员的执业818

第四节 执照及执业许可818

二、医院的执业819

第五节 评鉴标准及调查报告819

一、健康机构评鉴标准819

二、调查报告821

第六节 务对象及项目822

一、服务对象822

二、服务项目822

第七节 记录823

第八节 研究与教育计划823

一、研究823

二、教育计划824

第九节 薪资及福利待遇824

第十节 权力结构825

二、角色的描绘826

一、工作说明书826

第十一节 人事管理826

四、护理行政主管827

三、工作区分与规范828

五、护理角色的扩展828

六、病室管理系统828

七、护理人力来源828

八、护理人员人事资料828

九、工作人员持有执照的情况828

十、员工发展829

第十二节 沟通技巧829

一、自动资讯系统829

二、人际间的沟通830

第十三节 员工士气830

第十五节 生产力的测量831

第十四节 工作排班831

第十六节 诉讼832

第十七节 结论832

第四章 规划的基本概念834

第一节 规划的意义836

第二节 规划的种类836

一、以属性来分836

二、以涵盖的广度来分837

三、以规划的时距来分837

四、依其特性来分838

第三节 规划中的权变因素838

一、组织中的阶层838

二、组织生命周期的阶段838

三、环境不确定的程度838

四、未来承诺的期限838

四、选择理想的行动方案840

三、发展并测试可行的方案840

五、编列计划及预算840

第五节 结论840

一、预测及建立规划的前提840

第四节 规划的步骤840

二、界定特定的目标840

第五章 管理理论843

第一节 管理思想的演进845

一、传统的管理学时期846

二、行为管理学时期846

第二节 管理学者及其理论846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846

二、费尧的管理程序理论847

三、韦伯的层级结构模式理论848

四、福利特理论848

五、梅欧和罗斯里士伯克的行为管理理论849

六、路因的人类行为领域理论850

七、麦克葛罗格的X理论和Y理论850

十、西蒙理论851

八、艾奇里斯理论851

九、立克特的系统4组织架构理论851

十一、托佛勒理论852

十二、敏兹柏格理论853

第三节 结论854

第六章 任务、理念和目标857

第一节 任务、理念与目标859

一、任务860

二、理念860

三、目标860

第二节 目标管理860

一、目标管理的目的861

二、目标管理对组织的影响861

三、目标管理的程序862

四、目标管理的优点862

五、实施目标管理应有的准备863

六、工作目标的拟订864

七、目标管理的缺点865

八、影响目标管理成败的因素866

第三节 结论866

第七章 系统观念的管理868

第一节 系统理论870

一、系统发展的层次870

二、系统成分870

第二节 次系统871

第三节 系统形式872

一、自然、人为系统872

二、静态、动态系统872

三、明确、不明确系统872

四、开放、封闭系统872

第四节 组织系统873

六、外在、内在系统873

五、中心系统、散形系统873

第五节 系统观念管理的重要性874

第六节 系统分析876

—、系统分析技巧876

二、系统分析运用原则877

第七节 系统设计877

一、系统设计应考虑的方向878

二、设计系统的原则878

第八节 结论878

第八章 预算880

第一节 预算的定义882

一、经济资源882

二、编列预算882

九、成本效益分析883

八、成本中心883

七、间接人工成本883

六、直接人工成本883

五、成本和费用883

四、财务控制883

三、计划883

第二节 预算的目的884

一、能有效地运用资源884

二、提供管理绩效评核的标准884

三、提供管理的功能884

四、提供沟通的功能884

五、可为决策的基础884

第三节 预算的种类885

一、计划预算885

二、零基预算887

第四节 预算的准备888

一、护理人力预算的拟订889

三、弹性预算890

二、直接护理成本890

第五节 预算过程的查核891

一、资产装备和货物盘点891

二、职位控制系统892

三、财务报告893

四、预算控制894

五、财务报告上的一些问题894

六、成本会计896

第六节 结论897

七、差异分析897

第九章 护理标准899

第一节 标准的定义901

第二节 护理标准的临床应用901

一、临床服务901

二、品质保证902

三、临床教学902

六、成本效益903

五、护理研究903

四、行政管理903

第三节 护理标准的依据904

第四节 护理标准的型态907

一、依期望分类907

二、依使用的范围分类907

三、依架构分类907

四、依使用的理论分类908

第五节 护理标准的建立909

一、护理理念及目标909

二、护理理论910

三、标准的内容910

四、标准的型式911

五、修正护理标准913

第六节 结论913

第十章 老年科住院病人的护理标准915

第一节 老年科护理品质标准的建立917

第二节 老年科护理过程品质量表的建立920

第三节 老年科住院病人标准及护理品质问卷题数分配原则921

第四节 结论942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944

第一节 组织原则946

一、统一指挥原则946

二、赋予所需的权力原则947

三、持续的责任原则947

四、集中原则947

五、例外原则947

六、专业化原则947

七、管辖幅度947

第二节 图示组织结构948

第三节 沟通与组织结构948

第四节 正式组织结构的型态948

三、直线与幕僚式组织结构949

二、功能式组织结构949

一、直线式组织结构949

四、特别设置的组织结构951

五、矩阵式组织结构952

六、委员会组织953

第五节 组织结构的意义954

一、角色954

二、权威955

三、地位955

四、职权955

五、集权955

六、沟通956

第六节 结论956

第十二章 工作分析与评价958

一、工作报偿与工作满意的关系960

第一节 薪资结构960

第二节 员工前途发展961

第三节 工作评价961

一、工作分析962

二、工作评价法966

第四节 结论969

第十三章 沟通过程分析971

第一节 沟通模式973

一、线型沟通模式973

二、环型沟通模式973

三、螺旋型沟通模式974

第二节 沟通的特质975

第三节 交流分析的理论976

一、人际交流的理论基础976

二、人际交流的型态977

三、人格结构分析978

四、交流方式的分析981

五、人性态度984

第四节 交流分析的应用984

一、自我分析984

二、行政管理方面985

三、护理教育方面986

四、临床护理方面987

第五节 结论987

第十四章 时间管理989

第—节 时间运用的评估991

第二节 时间管理的计划992

一、设定目标及其优先顺序992

二、拟订时间表993

第三节 时间运用的策略993

二、召开会议994

一、授权994

三、甘特表995

四、拒绝的艺术996

五、时间陷阱996

第四节 结论997

第十五章 人事管理1000

第一节 人力规划的重要性1002

第二节 人力规划系统1002

一、建立护理标准1004

二、确立护理方式1004

三、评估护理工作量1006

四、评估护理活动所需时间1007

五、计算所需护理人员类别及数目1008

第三节 结论1009

十六章 招聘与甄选1011

第一节 招聘及甄选主事部门1013

第三节 拟订招聘甄选计划1014

第二节 建立人事资料档案1014

第四节 招聘方式1017

一、广告1017

二、举办护理事业日或开放参观1017

三、征求人才手册1018

四、其他1018

第五节 应聘者应考虑因素1018

第六节 甄选方式1018

第七节 面谈技巧1019

一、面谈内容1019

二、面谈过程1019

三、面谈的重要性1020

四、双向交流1020

第八节 结论1020

第十七章 环境介绍1022

二、内容1024

第一节 职前训练1024

一、目的1024

第二节 工作环境介绍1025

一、目的1025

二、理念和基本架构1025

三、内容的制定1026

四、介绍方式1026

第三节 成人教育理论1026

一、护理人员实习制1031

二、导师制1032

第四节 结论1033

第十八章 排班1035

第一节 排班的目标1037

第二节 排的类型1037

一、集权式排班1037

一、8小时班制1038

第三节 上班时数的种类1038

二、分权式排班1038

三、自我排班法1038

二、10小时班制1039

三、12小时班制1039

第四节 影响排班的因素1039

一、医院的政策1039

二、护理的方式1039

三、单位的特殊性1039

四、不同工作时段的特性1040

第五节 排班政策1040

第六节 排班的方法1041

一、传统式排班1041

二、电脑资讯系统排班1041

三、周期性排班1041

第七节 排班与人员管理策略的应用1043

第八节 控制变异性人员管理1044

第九节 排班问题1046

一、人力过剩的原因1047

二、寻求护理人力资源1047

第十节 结论1048

第十九章 病人分类系统1050

第一节 计算人力资源方式1052

第二节 病人分类的定义1052

第三节 病人分类系统简史1054

第四节 病人分类系统的优点1054

第五节 医学上的病人分类系统1055

一、诊断关系群1055

二、MEDISGRPS1055

三、APACHE Ⅱ1056

二、因素分类法1058

一、原型分类法1058

四、合恩疾病严重分类1058

第六节 护理上的病人分类系统1058

第七节 病人分类系统的研究趋势1059

第八节 罗斯麦迪可斯量表—病人分类系统1059

一、罗斯麦迪可斯量表的优点1062

二、罗斯麦迪可斯量表的缺点1064

第九节 对未来选用病人分类量表的建议1065

第十节 结论1065

第二十章 全责护理1068

第一节 全责护理的基本概念与特性1070

第二节 全责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变迁1071

一、全责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职责1071

四、督导的角色功能1072

第三节 护理记录——以病人问题为导向的记录系统1072

二、代责护理人员的职责1072

三、护理长的角色与变迁1072

一、病人基本资料1073

二、病人问题表1073

三、护理计划1073

第四节 全责护理实施过程与步骤1074

第五节 结论1075

第二十一章 倦勤1077

第二节 倦勤的种类1079

第一节 倦勤的定义1079

第三节 倦勤的计算1080

第四节 倦勤的影响1080

第五节 倦勤的原因1081

第六节 减少倦勤的方法1081

第七节 结论1082

第二十二章 人员的流动1084

第二节 人员流动的种类1086

第一节 人员流动的定义1086

第三节 人员流动的测量1087

第四节 人员流动的费用1088

第五节 人员流动过程模式1089

第六节 确认人员流动的原因1092

一、相关性的研究1092

二、离职前访谈1092

三、离职后的意向调查1092

四、态度调查1092

五、员工健康及福利委员会1093

第七节 减少人员流动的方法1093

第八节 结论1093

第二十三章 人员发展1097

第一节 人员发展的观念1099

三、减少职业疲溃1100

五、因应专业团体评鉴的要求1100

四、提升技术的专业层次1100

一、提高员工胜任能力1100

二、适应新的专业角色1100

第二节 人员发展的必要性1100

第三节 人员发展的类型1101

第四节 有效的人员发展所应用的教育概念和原则1101

第五节 人员发展的资源1102

第六节 人员发展的品质管制1103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品质管制1103

二、人员发展指导委员会1103

第七节 人员发展的活动成本1104

第八节 人员发展的计划纲要1104

一、人员发展的授课人员1105

二、人员发展的人事组织1106

三、人员发展的课题1106

五、人员发展的教育1107

四、人员发展工作的规划1107

第九节 常见的人员发展活动1109

一、工作环境介绍1109

二、护理人员实习制1110

三、职等异动计划1110

四、在职教育1111

五、管理的发展1111

六、良师指导1113

七、组织的发展1113

第十节 结论1114

第二十四章 领导才能1116

第一节 领导的定义1118

第二节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1118

第三节 领导者的特质1119

第四节 领导者成功要诀1119

第五节 领导型态1120

一、各类领导型态的运用1121

二、影响采用领导型态的因素1122

第六节 结论1122

第二十五章 参与管理的理念及其应用1124

第一节 “改变”对组织的影响1126

第二节 组织机构寻求改变的因素1126

一、员工对组织的信赖度减低1126

二、组织的权威被瓦解1126

三、员工对组织的期望转移1127

四、工作人员再确立其身份1127

五、对领导者的期望增加1127

六、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1127

第三节 转型:达成改变的工具1127

一、转型的理念1127

第四节 参与管理的定义1128

第五节 参与管理的概念1128

二、转型对护理的影响1128

第六节 参与管理的概念模式1129

第七节 参与管理的应用1130

第八节 结论1131

第二十六章 问题解决1133

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1135

一、单纯性的问题1135

二、非结构性的复杂问题1135

三、结构性的复杂问题1135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原则1135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方法1136

一、错误试验法1136

二、科学实验法1136

三、分阶段的情况评论法1136

四、隐喻——悬而不决的创造式措施1136

四、演绎性思考1137

三、归纳性思考1137

第五节 团体决策1137

一、分析性思考1137

二、创造性思考1137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考技巧1137

一、问题解决者的特质1138

二、鼓励解决问题的行为1138

第六节 解决问题的步骤1138

一、确立问题1139

二、收集资料1139

三、规划解决方案1139

四、实际付诸行动1139

五、评价1139

第七节 确立问题与资料收集1139

第八节 规划解决方案1140

一、目标检查法1140

三、隐喻法1141

二、脑力激荡法1141

第九节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1142

四、巴氏观察分析法1142

第十节 结论1143

第二十七章 决策1145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1147

第二节 影响决策的因素1148

一、资讯超载1148

二、决策冲突1149

三、不确定性与危机1149

二、结构性与非结构性决策1150

三、规范型与描述型决策1150

第四节 决策的策略1150

一、策略性、行政性与操作性决策1150

第三节 决策的类型1150

一、乐观性策略1151

二、满意性策略1151

三、机会性策略1151

四、按兵不动性策略1151

五、解决界定危机因素策略1152

六、最大极限式策略1152

七、最小极限式策略1152

八、最少缺憾式策略1152

九、预先警戒性策略1152

十、进化性策略1152

十一、多变性策略1153

第五节 个人或团体决策1153

三、建立解决问题办法的标准1154

二、警觉到问题与挑战的存在1154

四、寻求可能的行动方案1154

一、设定组织目标及优先顺序1154

第六节 决策步骤1154

五、衡量行动方案1155

六、选择可行的行动方案1155

七、审慎考虑决策的可行性1155

八、执行决策1156

九、不计负向回馈而固守初衷1156

第七节 “根式”及“枝式”决策法1156

第八节 辅助决策的工具1156

一、决策谱1157

二、脑力激荡1157

三、记名式的团体过程1157

四、模棱两可式1158

五、玻璃鱼缸式1158

第九节 决策的模式1158

第十节 结论1160

第二十八章 有效的改变1162

第一节 改变的定义1164

第二节 改变的程度1164

第三节 改变理论1165

一、解冻期1165

二、改变期1166

三、再冻结期1166

第四节 造成改变的压力1168

第五节 改变的效应1169

第六节 改变的原则1170

第七节 建立改变的支持性气氛1171

第八节 控制改变的抗拒力1172

第九节 改变的策略1173

一、单向性权威1173

二、授予性权威1173

三、分享性权威1173

七、权威式改变策略1174

六、循环式或环式改变策略1174

五、系统式改变策略1174

四、结构式改变策略1174

八、说服式改变策略1175

九、逐步式改变策略1175

十、路因式改变策略1175

十一、权力再分配式改变策略1175

十二、说理或实验方式1175

十三、强硬或权威方式1176

十四、正规或再教育方式1176

第十节 改变的战术1176

第十一节 改变过程1178

一、评估1178

二、计划1178

三、执行1178

第十二节 结论1179

四、评价1179

第二十九章 冲突处理1181

第一节 中突的基本概念1183

第二节 引起冲突的原因1184

一、引起个人内在冲突的原因1184

二、引起人际间或团体间冲突的原因1185

第三节 冲突所产生的效果1187

第四节 冲突的分析1188

一、冲突情境中的角色澄清1188

二、冲突的潜伏因素1189

三、冲突的类型1189

四、冲突发展的分期1189

五、冲突的严重性1189

六、冲突所造成的影响1190

第五节 仲裁者的态度与职责1190

第六节 冲突的处理措施1193

第七节 冲突处理的结果1194

第八节 结论1195

第三十章 电脑资讯系统1197

第一节 系统理论1199

第二节 系统理论于电脑上的应用1200

一、电脑系统的发展史1201

二、电脑的种类1202

三、电脑的型式1202

第三节 资讯系统1203

一、医院资讯系统1203

二、管理资讯系统1204

三、护理资讯系统1204

第四节 管理者在发展资讯系统中应有的认识1205

第五节 流程图1206

第六节 结论1208

第三十一章 护理品质保证系统的理念及理论架构1212

第二节 护理品质保证的定义1214

第一节 品质的定义1214

第三节 品质保证的目的及重要性1215

第四节 护理品质保证简史1215

第五节 品质保证的理论架构1216

一、医疗品质保证的理论架构1216

二、护理品质保证的理论架构1216

第六节 结论1220

第三十二章 绩效考核1222

第一节 绩效考核计划的组成要素1224

一、目标设立或职位说明1225

二、工作标准与绩效测量1225

三、工作表现与回馈1225

四、考评会谈1225

五、绩效考核1226

第二节 评价的原则1226

二、评价量表的类型1227

第三节 评价的量表1227

一、评价量表的重要性1227

第四节 绩效考核的问题1230

一、光圈效应1230

二、触角效应1231

第五节 目标管理1231

第六节 结论1233

第三十三章 纪律1237

第一节 纪律可助人成长1237

第二节 规则的正面观1237

第三节 管理者在维护纪律上的权利1238

第四节 员工的工作规范1240

第五节 惩戒的原则1241

一、纪律审议会1241

二、帮助问题员工1242

第六节 结论1243

第三十四章 生产力概论1245

第一节 生产力的定义1247

一、国外学者专家对生产力的定义1247

第二节 生产力的种类1248

第三节 影响生产力的因素1249

一、提高生产力的优点1249

二、生产力的衡量1250

三、如何衡量生产力1251

第四节 护理人力生产力的计算1252

第五节 提高生产力的方法1254

一、改善办公室设备1254

二、改善工作方法1254

三、提高生产力的原则1254

第六节 结论1255

第三十五章 护理行政与研究1258

第一节 护理行政研究内容1260

第二节 有关护理行政与研究的探讨1261

一、美国护理学会的研究1261

二、国际护理协会的研究1261

三、亨利等人的研究1262

四、科技研究发展重点1262

第三节 护理行政研究趋势1263

第四节 结论1264

第三篇 现代电脑化护理实务1269

第一章 绪论1269

第一节 资讯系统的定义1271

第二节 医院资讯系统的重要性1272

第三节 资讯系统在医疗上的应用1273

一、医院内各部门资讯系统的功用1273

二、资讯系统在医疗上的应用1274

第五节 结论1276

第四节 资讯系统在护理上的应用1276

第二章 电脑结构与医疗资讯发展趋势1281

第一节 医院中的电脑系统环境1283

第二节 电脑网络与医事资料通讯1286

一、通信网络的构成1287

二、电脑网络1288

第三节 美国国家资讯基础建设的医疗资讯发展方向1290

第四节 结论1291

第三章 电脑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1295

第一节 护理评估与记录系统1297

一、自动化的健康照顾记录1297

二、病人监测系统电脑化1299

三、床旁资讯系统1299

第二节 护理计划的电脑化1300

一、护理计划电脑化的益处1300

二、护理计划电脑系统的设计模式1301

三、国外护理计划电脑系统的应用1302

第三节 结论1311

第四章 电脑在公共卫生护理上的应用1315

第一节 电脑在公共卫生护理上的应用简介1318

第二节 电脑在公共卫生护理上的应用实例1319

一、社区护理资料管理系统1319

二、护理管理模式1319

三、电脑辅助公共卫生护理诊断1322

四、社区护理病人分类系统1323

五、公共卫生护理强度量表1324

六、电脑在公共卫生护理临床教学的应用1325

第三节 结论1325

第五章 电脑在护理行政上的应用1328

第一节 护理服务资讯系统1330

一、医嘱的护理1330

六、护理品质保证1331

五、检验报告记录和感染控制监测1331

一、病人分类系统1331

三、护理人事档案的管理1331

四、预定工作的提醒1331

二、护理记录的处理1331

七、在职教育计划1332

八、意外事件报告及处理1332

九、简化病患的出院流程1332

第二节 护理管理资讯系统1332

三、病房药品卫材管理资讯系统1334

第三节 社区医疗管理资讯系统1334

一、财物与帐单管理1334

二、统计报告管理1334

三、病患照顾管理1334

第四节 结论1335

五、特殊目的的应用1335

四、门诊业务系统1335

第六章 电脑在护理研究上的应用1338

第一节 文献查证1340

一、电脑文献资料1340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处理与分析1341

一、编码1341

二、净化资料1342

三、资料的储存1342

四、统计分析1343

第三节 研究成果发表1352

第四节 护理资料库的形成1352

一、电脑化资料库1352

二、护理基本资料组1353

第五节 结论1354

第七章 电脑在护理教育上的应用1358

一、电脑辅助教学1360

二、电脑管理教学1361

第二节 电脑教学的好处及注意事项1362

一、电脑教学的好处1362

二、电脑教学的注意事项1363

第三节 整合电脑教学于护理教育中1364

第四节 美国护理电脑教学的现况与展望1365

第五节 电脑在职教育的需要1366

第六节 电脑在护理教育上的应用实例1367

一、护理诊断1367

二、药物剂量计算1368

三、健康评估1368

四、护理研究1368

第七节 结论1369

第一节 电脑教学简介1564

二、护理人员调配及排班系统13333

1998《现代护理实务全书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卢美秀等编著 1998 深圳:海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物业管理实务(1997 PDF版)
现代物业管理实务
1997 厦门:鹭江出版社
现代秘书实务(1996 PDF版)
现代秘书实务
1996
现代机械工厂实务大全  1( PDF版)
现代机械工厂实务大全 1
现代临床疾病护理常规实用大全  第2卷( PDF版)
现代临床疾病护理常规实用大全 第2卷
中国教育出版社
现代机械工厂实务大全  1( PDF版)
现代机械工厂实务大全 1
现代财会业务全书  2卷(1998 PDF版)
现代财会业务全书 2卷
1998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现代财会业务全书  3卷(1998 PDF版)
现代财会业务全书 3卷
1998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现代办公室实务全书(1995 PDF版)
现代办公室实务全书
1995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现代餐饮业实务全书(1996 PDF版)
现代餐饮业实务全书
1996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现代饭店实务全书(1995 PDF版)
现代饭店实务全书
1995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企业财务(1993 PDF版)
企业财务
1993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务(1997 PDF版)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务
1997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现代秘书实务(1996 PDF版)
现代秘书实务
1996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现代家庭医护全书(1998 PDF版)
现代家庭医护全书
1998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手册(1990 PDF版)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手册
1990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