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求取 ⇩

第一章 总论1

一、一般提取方法1

(一) 溶剂提取法1

(二) 水蒸汽蒸馏法3

二、一般分离与纯化方法3

(一) 两相溶剂萃取法3

(二) 结晶法3

(三) 沉淀法4

(四) 透析法5

(五) 升华法5

(六) 分馏法5

(七) 盐析法5

(八) 色谱法5

三、一般鉴定方法6

(一) 己知化合物鉴定的一般程序6

(二) 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6

四、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意义6

五、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9

(一) 课题调查(选题)9

(二) 查阅文献资料9

(三) 课题设计9

(四) 实验研究9

(五) 撰写论文9

第二章 生物碱10

一、生物碱的含义10

二、生物碱的分布10

三、生物碱的结构类型10

(一) 吡啶衍生物类10

(二) 莨菪烷衍生物类11

(三) 异喹啉衍生物类11

(四) 吲哚衍生物类12

(五) 其他类型的生物碱12

四、生物碱的一般性质13

(一) 物理性质13

(二) 碱性13

(三) 溶解性18

五、生物碱的检识19

(一)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19

(二)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21

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21

(一) 总生物碱的提取21

(二) 生物碱的分离23

七、生物碱的层析鉴定26

(一) 生物碱的薄层层析26

(二) 生物碱的纸层析27

(三) 生物碱的高效液相层析28

八、生物碱的结构测定28

(一) 生物碱分子的化学裂解法28

(二) 波谱分析在生物碱结构定中的应用30

九、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33

(一) 麻黄33

(二) 黄连35

(三) 洋金花37

(四) 汉防己41

(五) 苦参41

(六) 番木鳌43

(七) 乌头45

第三章 甙类47

一、结构和分类47

(一) 甙元47

(二) 糖47

(三) 甙的分类49

二、甙的理化性质50

(一) 性状50

(二) 溶解性51

(三) 甙键的裂解51

三、甙类的提取52

四、甙的检识53

五、甙的结构测定53

(一) 糖的种类和比例的测定53

(二) 糖连接位置的测定55

(三) 糖连接顺序的测定56

(四) 甙键构型的测定56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58

一、结构和分类58

(一) 苯醌类58

(二) 萘醌类58

(三) 菲醌类58

(四) 蒽醌类59

二、理化性质62

(一) 性状62

(二) 升华性及挥发性62

(三) 溶解性62

(四) 酸碱性62

三、醌类的检识63

(一) 苯醌和萘醌的呈色反应63

(二) 蒽醌和蒽酮的显色反应64

四、醌类的提取分离66

(一) 水蒸汽蒸馏法66

(二) 碱提酸沉法66

(三) 有机溶剂提取法66

(四) 蒽衍生物的分离66

五、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67

(一) 化学试验67

(二) 波谱分析70

六、含醌类成分的中药实例72

(一) 大黄72

(二) 丹参74

(三) 紫草75

(四) 虎杖76

第五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78

一、香豆素类的结构和分类78

(一) 简单香豆素类79

(二) 呋喃香豆素类79

(三) 吡喃香豆素类81

(四) 异香豆素类81

(五) 双香豆素类82

(六) 其它香豆素类82

二、香豆素类的理化性质83

(一) 性状83

(二) 溶解性83

(三) 内酯的性质和碱水解反应83

(四) 3,4-双键的加成反应84

(五) 氧化反应85

三、香豆素类的提取分离85

(一) 水蒸汽蒸馏法85

(二) 碱溶酸沉法85

(三) 系统溶剂提取法85

四、香豆素类的检识86

(一) 荧光86

(二) 显色反应86

五、香豆素类的波谱分析87

(一) UV和IR光谱87

(二) 1HNMR谱87

(三) MS88

六、含香豆素中药实例88

(一) 秦皮88

(二) 补骨脂89

七、木脂素类的结构和分类89

(一) 简单木脂素89

(二) 单环氧大脂素90

(三) 木脂内酯90

(四) 环木脂素91

(五) 环木脂内酯91

(六) 双环氧木脂素91

(七)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92

(八) 新木脂素92

八、木脂素类的理化性质93

(一) 物理性质93

(二) 化学性质93

九、木脂素类的提取分离93

十、木脂素类的检识93

十一、含木脂素中药实例93

(一) 五味子93

(二) 厚朴94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95

一、基本结构95

二、分类95

(一) 黄酮类95

(二) 黄酮醇类95

(三) 二氢黄酮类95

(四) 二氢黄酮醇类97

(五) 异黄酮类98

(六) 查耳酮类98

(七) 花色素类98

(八) 黄烷醇类98

三、性质99

(一) 性状99

(二) 溶解性99

(三) 酸碱性100

四、检识反应100

(一) 还原反应100

(二) 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101

(三) 与碱反应102

(四) 与五氯化锑的反应102

(五) 其他显色反应102

五、提取分离103

(一) 提取方法103

(二) 分离方法103

六、鉴定方法105

(一) 硅胶薄层层析法105

(二) 聚酰胺薄层层析法105

(三) 纸层析法106

七、波谱分析106

(一)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106

(二) 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111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MS112

(四) 黄酮类化合物13C-NMR谱116

八、含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实例118

(一) 黄芩118

(二) 葛根120

(三) 槐花米120

(四) 陈皮121

(五) 满山红122

第七章 强心甙类125

一、结构与分类125

(一) 甙元部分125

(二) 糖部分126

二、性质128

(一) 性状128

(二) 溶解性128

(三) 水解性128

三、检识反应132

(一) 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132

(二) 作用于a、β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133

(三) 作用于a-去氧糖的反应133

四、提取分离135

五、强心甙紫外光谱特征138

第八章 皂甙类139

一、皂甙的结构特征和类型139

(一) 甾体皂甙元结构特征139

(二) 甾体皂甙实例140

(三) 五环三萜皂甙元结构特征140

(四) 四环三萜皂甙元结构特征141

(五) 皂甙的糖链141

二、皂甙的性质142

(一) 性状142

(二) 起泡性142

(三) 溶血性142

(四) 熔点与旋光度142

(五) 溶解性143

(六) 皂甙的水解143

三、皂甙的提取分离144

(一) 皂甙的提取144

(二) 皂甙的分离精制144

(三) 皂甙元的提取分离145

四、皂甙的检识145

五、皂甙的光谱特征146

(一) 紫外光谱146

(二) 红外光谱146

(三) 质谱147

(四) 核磁共振谱147

六、含皂甙中药实例147

(一) 人参147

(二) 甘草148

(三) 柴胡149

(四) 知母150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151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151

(一) 萜的含义151

(二) 萜类的分类151

二、萜类的生源关系151

(一) 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151

(二)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152

三、萜类的性质153

(一) 物理性质153

(二) 萜类的重要化学反应153

四、单萜154

(一) 莲状单萜154

(二) 单环单萜154

(三) 双环单萜155

五、环烯醚萜类155

(一) 环烯醚萜类的结构和分类155

(二) 环烯醚萜类的性质156

(三) 环烯醚萜甙的提取分离157

六、倍半萜157

(一) 链状倍半萜157

(二) 单环倍半萜157

(三) 双环倍半萜157

(四) 三环倍半萜158

(五) 莫类衍生物158

七、二萜159

(一) 链状二萜159

(二) 单环二萜159

(三) 双环二萜159

(四) 三环二萜160

(五) 四环二萜161

(六) 五环二萜162

八、含萜类中药实例162

(一) 龙胆162

(二) 青蒿163

(三) 穿心莲163

九、挥发油164

(一) 挥发油的含义164

(二)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164

(三) 挥发油的性质165

(四) 挥发油的提取分离165

(五) 挥发油的鉴定168

(六) 含挥发油中药实例(薄荷)168

第十章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170

一、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170

(一) 胆汁酸的结构特征170

(二) 胆汁酸的化学性质171

(三) 胆汁酸的检识171

(四) 胆汁酸的提取171

(五) 含胆汁酸中药实例(牛黄、熊胆)172

二、蟾蜍浆和蟾酥172

(一) 蟾蜍浆和蟾酥的化学成分172

(二) 蟾蜍浆和蟾酥化学成分的性质173

(三) 蟾蜍浆和蟾酥的分离173

三、麝香174

四、阿胶175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175

一、有机酸175

(一) 有机酸的类型175

(二) 有机酸的提取分离175

(三) 有机酸的检识176

二、植物甾醇176

三、昆虫变态激素176

四、有机含硫化合物177

五、氨基酸178

六、蛋白质和酶178

七、多糖179

八、鞣质179

(一) 鞣质的结构和分类179

(二) 鞣质的通性181

(三) 两类鞣质的区别反应182

(四) 鞣质的提取分离182

(五) 鞣质的生物活性182

1997《中药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林生等编写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民间偏方与中草药新用途(1994 PDF版)
民间偏方与中草药新用途
1994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英语  下册  药学、化学制药、中药专业用(1979 PDF版)
英语 下册 药学、化学制药、中药专业用
1979
中草药化学( PDF版)
中草药化学
中草药化学( PDF版)
中草药化学
中草药化学讲义( PDF版)
中草药化学讲义
医药中之化学(1937 PDF版)
医药中之化学
1937
中草药成分化学(1975 PDF版)
中草药成分化学
1975
中药化学(1986 PDF版)
中药化学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化学(1998 PDF版)
中药化学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化学习题集(1993 PDF版)
中药化学习题集
1993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化学(1999 PDF版)
中药化学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药化学(1990 PDF版)
中药化学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古籍训诂概论(1994 PDF版)
中医古籍训诂概论
1994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学生字帖  赵体(1995 PDF版)
中学生字帖 赵体
1995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草药成分化学(1980 PDF版)
中草药成分化学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