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求取 ⇩

目录1

绪论1

一、我国建立家庭教育学的紧迫性1

二、创建我国的家庭教育学必须认真研究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理论和学说4

三、建立我国的家庭教育学必须从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6

第一章家庭教育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和任务10

第一节家庭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0

二、具有教育学的性质,同时又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11

一、具有社会学的性质,尤其具有婚姻家庭社会学的性质11

三、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12

四、具有理论探新性的特点13

五、具有突出的应用性的特点14

第二节家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4

第三节家庭教育学的任务17

一、总结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好理论,为我所用17

二、担负着健全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体系的任务18

三、担负着促进我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庭教育职能更好发挥的任务20

四、为我国人才培养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服务21

五、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3

第二章家庭和家庭教育26

第一节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26

一、满足男女性生活需要和人口繁衍的职能27

二、家庭的教育职能27

三、进行物质生产的职能28

四、休息、娱乐和消费的职能28

一、父母与其子女是代际最近、血缘关系最亲的直系血亲29

第二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出地位29

五、赡养老人的职能29

二、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30

三、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自幼哺养,养中自然有教31

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最无私31

五、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最了解,可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1

六、望子成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32

七、儿女的每一点进步,都能讨得父母的欢心和宽慰32

八、儿女一般也最能理解父母的爱心,接受父母的教诲33

第三节正确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34

一、正确对待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35

二、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要意义36

三、应正确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37

第三章家庭教育与整个教育工作40

第一节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地位40

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是最初的教育40

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是最基本的教育41

四、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42

三、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42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43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和促进44

二、现实较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问题45

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配合的基本方法46

第三节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48

一、家庭教育应积极与正社会教育相配合48

二、家庭教育应引导孩子抵制负社会教育49

三、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社会、认识社会51

一、家庭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2

第四节从教育史的回顾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52

二、我国教育史上家庭教育的突出地位和作用54

三、我国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家庭教育问题55

第四章家庭教育的社会功能57

第一节家庭教育与人的社会化57

一、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57

二、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59

三、家庭教育对人实现社会化的重大影响61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人口素质提高62

一、家庭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的关系63

二、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64

三、家庭教育为提高人口素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66

第三节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68

一、家庭教育为人们指引基本的人生之路68

二、家庭教育能为人生塑造基本道德品质69

三、家庭教育为人的一生塑造着个性特点70

一、在教育子女立志成才方面发挥作用72

第四节家庭教育与人才培养72

二、家庭优势在特殊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重大作用74

三、在引导子女正确对待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上发挥作用75

第五节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76

一、对子女的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发挥着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77

二、通过促进子女实现社会化发挥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78

三、担负着预防青少年越轨犯罪的社会功能79

第五章当代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家庭教育简况82

第一节当代日本的家庭教育82

一、重视儒文化,重视母教83

二、实行妇女结婚退职,有力地保障着家庭教育84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较好86

第二节 当代东南亚的家庭教育88

一、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共同点88

二、新加坡的家庭教育及有关基本情况90

第三节欧美一些国家家庭教育的特点91

一、重自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91

二、重自幼自立能力的培养93

三、重对子女的独立人格的培养94

第四节港澳台地区的家庭教育95

一、“中西混合型文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必然影响95

二、由混合型文化决定的家庭教育特点96

第五节国外及港澳台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因素对我们的启迪98

一、认真吸收欧美对子女的教育重独立思考能力、自立能力和人才培养的合理因素98

二、认真吸收日本重视母教的经验99

三、认真吸收日本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配合的经验99

一、我国历史上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101

第六章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遗产101

第一节我国历史上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101

二、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广泛103

三、在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重大105

第二节继承我国历史上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106

一、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需要107

二、我国现在和将来搞好家庭教育的需要108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110

第三节剔除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旧因素111

一、剔除我国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家长主义112

二、彻底剔除家庭教育中的重男轻女的旧观念113

三、清除家庭教育中的门第尊卑优劣的旧观念115

第七章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存突出问题分析117

第一节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现代科学理性指导117

一、从宏观方面看,社会缺乏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指导118

二、从微观方面看,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盲目状态119

三、从结果看,存在问题颇多121

第二节期望值偏高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当现象较多存在122

一、期望值偏高与家庭教育内容不当124

二、期望值偏高,教育方法不当125

三、期望值偏高与实际效果的偏离127

第三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调现象128

一、家庭教育自身存在的弱点及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调128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失调现象130

三、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调问题131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亲近性与教育的无私性132

第八章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132

一、普遍具有人际关系的亲近性的一般特点133

二、普遍具有教育的无私性的一般特点134

第二节 内容的广泛性和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性136

一、突出地具有内容广泛性的一般特点137

二、具有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这一重要特点138

第三节形式的反复性和时间的终生性140

一、具有形式上的反复性的一般特点141

二、具有终生性的一般特点142

第四节社会性、时代性及其阶级、阶层性143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性一般特点144

二、家庭教育的时代性的一般特点145

三、家庭教育的阶级、阶层性的一般特点146

第五节家传、家风的继承性148

一、家风、家传的形成148

二、家风、家传的继承性149

三、发挥家风、家传的继承性,为搞好家庭教育服务150

第一节爱教相融律与严慈相济律152

第九章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152

一、关于爱教相融律153

二、关于严慈相济律154

第二节言传身教律与反复教育律156

一、关于言传身教律156

二、关于反复教育律158

第三节望子成才律与教学相长律160

一、关于望子成才律160

二、关于教学相长律162

第四节潜移默化律与综合效应律163

一、关于潜移默化律164

二、关于综合效应律165

第五节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十分重要168

一、掌握家庭教育学的关键168

二、家庭教育实践的指南170

三、搞好家庭教育的需要171

第一节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172

第十章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72

一、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173

二、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174

三、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175

第二节基本社会生活知识的教育176

一、适应环境的教育177

二、科学的性、恋爱、婚姻知识教育179

三、人生知识的教育181

第三节基本社会知识的教育183

一、一般社会及社会生活知识的教育184

二、社会伦理道德教育185

三、社会法规制度教育187

第四节成人与成才教育189

一、天资发现与激励立志190

二、独立个性的培养与意志磨练192

三、智力开发与拚搏牺牲精神的教育194

第五节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96

一、家长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196

二、坚持言教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197

三、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198

四、坚持鼓励、启发、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惩诫为辅199

五、坚持引导读书与实践锻练相结合201

六、发挥家庭生活会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201

七、值得继续提倡的刘绍禹教子法202

第十一章胎教及婴幼期家庭教育204

第一节关于胎教及优生问题204

一、关于胎教204

二、优生问题事关大局206

三、优生的原理及其基本要求207

第二节掌握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209

一、0~1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210

二、1~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213

三、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215

第三节婴幼期家庭教育的特点218

一、生育、养育、教育三结合218

二、最初的启蒙教育220

三、寓教于生活,寓教于玩的教育221

第四节婴幼期家庭教育中的智力开发222

一、对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可能性222

二、家庭环境对孩子智力发展有重大影响223

三、应重视婴幼期对孩子的智力开发224

第五节婴幼期的智育、德育等教育225

一、应注意“摇篮期”教育225

二、加强孩子的语言训练226

三、自婴幼儿时起注重道德品质教育226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227

五、注意孩子意志力的培养229

第六节婴幼期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229

一、当代婴幼期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230

二、当代婴幼期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232

第十二章少年、青年时期家庭教育235

第一节掌握男女少年、青年不同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235

一、少年、青年男女的生理发育特点236

二、少年、青年男女的心理发育特点237

三、把握少年、青年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搞好家庭教育240

第二节少年、青年期家庭教育的内容特点241

一、应将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242

二、必须重视对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244

三、将成才教育放在突出位置245

第三节少年、青年期家庭教育方法的特殊性247

一、要正确对待少年、青年期与婴幼期的不同247

二、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49

三、进行少年、青年期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51

第四节少年、青年期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互补与配合253

一、家庭教育应尽力做到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和配合253

二、尽力做好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补和配合256

三、引导孩子增强对负社会教育的抵抗力和免疫力257

第五节少年、青年期后的家庭再教育258

一、少年、青年期后家庭再教育的重大责任259

二、少年、青年期后家庭再教育的特点260

三、重视少年、青年期后的家庭再教育262

第一节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基本状况264

第十三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264

一、期望值偏高的现象较突出266

二、教育方法不当现象较多存在267

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268

第二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269

一、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269

二、因是独生,家庭环境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271

三、家庭教育水平还普遍不高272

一、优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273

第三节从实际出发搞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273

二、加强对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275

三、进行适度逆境教育277

四、运用木桶定理重点解决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陷278

第十四章残疾子女家庭教育280

第一节残疾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281

一、残疾子女家庭教育困难的特殊性281

二、重视对残疾子女的家庭教育283

一、坚持优生优育、尽量减少残疾子女285

第二节给残疾子女以更多的爱和教285

二、给残疾子女以更多的爱287

三、给残疾子女以更多更好的教288

第三节家庭教育与社会残疾人福利事业的配合289

一、主动与社会相配合取得社会关怀290

二、尽力做好残疾子女的康复工作292

三、与社会相配合、尽力使残疾子女得到全面发展292

第十五章残缺家庭的家庭教育295

第一节残缺家庭的家庭教育危机296

一、残缺家庭中人际关系和爱的危机296

二、残缺家庭子女成长的心理危机298

三、家庭教育的危机300

第二节残缺家庭子女的越轨犯罪问题302

一、残缺家庭子女社会犯罪的严重性302

二、残缺家庭子女社会犯罪家庭原因分析304

三、残缺家庭子女社会犯罪危害严重306

第三节解决残缺家庭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途径307

一、尽力减少残缺家庭是基本的途径308

二、调适好残缺家庭的人际关系最重要311

三、离异父母应共同保证对子女的爱和教312

第十六章越轨青少年家庭教育315

第一节家庭教育失常与青少年越轨316

一、残缺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与其子女的越轨犯罪316

二、溺爱、娇宠型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与其子女的轨越犯罪316

三、问题家庭与其子女的越轨犯罪318

四、其他家庭的家庭教育失调与其子女的越轨犯罪319

第二节越轨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特殊性321

一、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和再教育322

二、在教育中认真补上社会规范课324

三、在教育中做到扶正抑邪325

第三节家庭教育中的子女越轨犯罪预防327

一、应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动态327

二、恰当地对青春期的子女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教育328

三、鼓励子女积极向上是预防青少年越轨犯罪的根本途径329

后记331

1993《家庭教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立荣著 1993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学生家庭教育(1984 PDF版)
中学生家庭教育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家庭教育·性教育(1980.05 PDF版)
家庭教育·性教育
1980.05 草土文化
家庭教育(1981.06 PDF版)
家庭教育
1981.06 金子書房
家庭教育(1965.11 PDF版)
家庭教育
1965.11 光生館
学生的家庭教育(1955 PDF版)
学生的家庭教育
1955 新知识出版社
家庭教育学(1995 PDF版)
家庭教育学
1995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家庭教育学(1993 PDF版)
家庭教育学
1993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1966 PDF版)
家庭教育
1966 光启出版社
家庭教育(1984 PDF版)
家庭教育
1984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教育(1965 PDF版)
家庭教育
1965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教育(1925 PDF版)
家庭教育
1925 商务印书馆
家庭教育学(1988 PDF版)
家庭教育学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家庭创造教育学(1991 PDF版)
家庭创造教育学
1991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家庭教育(1940 PDF版)
家庭教育
1940 正中书局
家庭教育学(1995 PDF版)
家庭教育学
199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