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上》
作者 | 刘仙洲著 编者 |
---|---|
出版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272 |
出版时间 | 195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9284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1.机械之定义1
2.机械之计划3
3.运动与静止4
4.动路5
5.动向5
6.平面运动6
7.螺旋运动6
8.球面运动7
9.连续运动7
10.往复运动7
11.间歇运动7
12.摆动7
13.运动之循环7
14.运动之周期8
15.回转物体8
16.速率8
17.加速率9
18.角速率10
19.回转物体上一点之线速率12
20.距回转轴距离不同之两点线速率之比12
21.原动部与从动部13
22.机架13
23.传动方式13
34.杆与带14
25.机械部分14
26.面接触与线接触15
27.机械之运动副17
28.合副或低副17
29.高副18
30.运动链18
31.不完全之运动副19
32.运动链中所含之运动副数与件数之关系20
习题21
第二章工作之定理与其例证24
33.作力与抵力24
34.力比24
35.速比24
36.工作之定理25
37.机械效率25
38.杠杆26
39.起重滑车27
40.起重滑车之组合28
41.Weston较差滑车29
42.Morrie起重机31
43.卷扬机32
习题35
第三章螺旋37
44.斜面37
45.螺旋线39
46.螺旋线之种类40
47.单线与复线46
48.螺旋之导程与螺节47
49.每吋之线数47
50.右螺旋与左螺旋48
51.螺旋或螺旋母之速率对于回转柄上一点之速率之关系49
52.复式螺旋或较差螺旋51
习题54
第四章皮带与皮带轮56
53.皮带56
54.皮带轮回转之速比59
55.皮带轮回转之方向60
56.皮带之厚对于速比之关系60
57.滑动对于速比之关系61
58.上皮带与退皮带61
59.皮带轮之缘62
60.定轮与游轮63
61.两个交叉轴之皮带64
62.不平行不交叉之两轴之皮带64
63.皮带之长度65
64.塔轮或阶级轮68
65.用同一长度之皮带之塔轮68
66.开口皮带全长之近似公式72
67.相等塔轮77
68.变速圆锥78
69.惰轮78
70.皮带上之牵力81
71.皮带所传达之马力82
72.皮带之应力86
73.T1与T2之比87
74.μ之数值89
75.接触角θ之求法89
76.皮带所生之离心力93
77.一定皮带所传达之最大工率95
78.钢带97
习题98
第五章绳与绳轮101
79.绳101
80.绳在绳轮上缠绕之方法101
81.绳轮周缘之形状103
82.绳之直径与轮之直径105
83.绳轮轮槽对于T1/T2之影响106
84.纤维绳之应力109
85.纤维绳之速率及其传达之马力109
86.绳之下垂113
87.起重用之纤维绳114
88.钢丝绳之应用115
89.钢丝绳之制法116
90.钢丝绳轮之直径116
习题117
第六章链与链轮119
91.链轮119
92.链之分类120
93.起重链120
94.运搬链123
95.传达动力链123
96.转子链轮齿之外形130
97.链条之长度131
98.块状链链轮直径之算法132
99.转子链链轮直径之算法133
100.链轮之齿数133
101.链节之长与链轮之速133
习题134
第七章凸轮136
102.凸轮136
103.凸轮之分类137
104.凸轮与其从动部接触之情形140
105.凸轮之理论节线与工作节线141
106.凸轮各部之名称141
107.凸轮周缘之形状对于侧面压力与传达速率之关系142
108.凸轮之基圆143
109.基圆之半径对于压力角之关系143
110.凸轮与其从动部之相对运动图145
111.高速运动凸轮与其从动部之相对运动图146
112.平板形凸轮150
113.等速运动,从动部运动之中心线经过凸轮之中心者150
114.用转子之结果152
115.等速运动,从动部运动之中心线经过凸轮之中心,有转子153
116.单弦运动,从动部运动之中心线经过凸轮之中心,有转子155
117.等加速率运动,从动部运动之中心线经过凸轮之中心156
118.从动部之运动系等减速率运动157
119.从动部运动之中心线不经过凸轮之中心者158
120.从动部之底部系—平板者161
121.渐开线凸轮162
122.从动部系—摆动杆者165
123.从动部与凸轮之间仍有其他机件者168
124.确定运动凸轮171
125.定径凸轮172
126.主凸轮与回凸轮173
127.定宽凸轮174
128.平面滑动凸轮,从动部发生往复运动者176
129.平面滑动凸轮,从动部发生摆动者177
130.圆柱形凸轮178
131.圆柱形凸轮理论节线之求法,不展开圆柱之皮面积179
132.圆柱形凸轮理论节线之求法,展开圆柱之皮面积181
133.圆柱形凸轮其从动部系—摆动之杆者182
134.反凸轮183
135.凸轮应用举例186
习题191
第八章磨擦轮196
136.纯粹滚动接触196
137.磨擦轮与其特点196
138.磨擦轮需要之压力197
139.两圆柱形磨擦轮外面接触199
140.关于外面接触两圆柱形磨擦轮之问题之解法200
141.两圆柱形磨擦轮内面接触203
142.关于内面接触两圆柱形磨擦轮之问题之解法204
143.两圆锥形磨擦轮,外面接触206
144.关于外面接触两圆锥形磨擦轮之问题之解法207
145.两圆锥形磨擦轮,内面接触211
146.关于内面接触两圆锥形磨擦轮之问题之解法212
147.圆柱与球面之滚动接触214
148.平盘与转子215
149.磨擦轮之变速装置216
150.凹槽磨擦轮219
151.两个非圆形面之滚动219
152.已知一轮之形状求相对之别一轮之形状222
153.Harfield's转舵轮223
154.发生急回运动之非圆轮225
155.椭圆轮226
156.两个等斜度对数螺旋线之滚动接触227
157.给予一定之斜度,画对数螺旋线之方法228
158.用对数螺旋线且能发生完全回转之轮229
习题232
第九章瞬时中心与机械上各点之相对速率234
159.瞬时运动瞬时中轴与瞬时中心234
160.瞬心线与瞬轴面235
161.一运动物体瞬时中心之地位235
162.瞬时半径236
163.瞬时速率236
164.Kennedy定理或三心定律237
165.一运动链上所有瞬时中心之数目238
166.一简单运动链上所有瞬时中心之位置239
167.一复式运动链上所有瞬时中心之位置241
168.用瞬时中心法求相对线速率243
169.公同点之线速率243
170.开口四杆机构上各点之相对速率244
(a)相邻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4
(b)对面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6
171.交叉四杆机构上各点之相对速率246
(a)相邻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6
(b)对面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7
172.滑动曲柄机构上各点之相对速率248
(a)相邻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8
(b)对面两杆上各点之速率249
173.用迁移法求相对线速率250
174.用速率分合法求相对线速率251
175.用速率分合法之例题254
176.用杆传动角速率之比264
177.用带传动角速率之比266
178.直接接触传动角速率之比267
习题269
第十章齿轮273
179.齿轮之应用273
180.齿轮各部之名称274
181.周节275
182.径节与节数,模数275
183.周节与模数之关系,周节与径节之关系276
184.一对齿轮之速比277
185.作用角与作用弧278
186.接触线279
187.倾斜角或压力角279
188.齿轮之基本定律280
189.渐开线制284
190.渐开线齿合于齿轮基本定律之证明285
191.法节286
192.法节与周节之关系286
193.接触线之长度与接触弧之长度之关系287
194.渐开线正齿轮289
195.最小齿轮其齿数之最低限度与其倾斜角之关系290
196.渐开线齿杆与小齿轮292
197.渐开线之环状齿轮与小齿轮293
198.两渐开线轮分离之可能性294
199.互换渐开线轮297
200.齿轮各部之标准298
201.一对标准渐开线正齿轮之画法303
202.株状齿轮304
203.株状齿之计划法305
204.株状齿之优点305
205.摆线制306
206.摆线306
207.外摆线307
208.内摆线310
209.摆线齿合于齿轮基本定律之证明310
210.摆线轮齿之接触线311
211.摆线正齿轮312
212.摆线齿杆与小齿轮314
213.直线齿腹之摆线齿杆315
214.摆线制之环状轮与小齿轮315
215.摆线环状轮之限制316
216.互换摆线轮322
217.摆线轮转圆之标准直径323
218.渐开线齿与摆线齿之比较324
219.针轮325
220.阶级轮与螺旋轮327
221.正齿轮与环状轮之制法330
222.制造能互相配合之多数齿轮所用之洗刀331
223.用共轭法制造齿轮333
224.Fellows齿轮成形机335
225.棒形刀制齿轮机335
226.斜齿轮336
227.斜齿轮之速比339
228.Miter轮340
229.Tredgold's方法341
230.冕状轮342
231.螺旋斜齿轮343
232.斜齿轮之画法345
233.制图室中斜齿轮之画法345
234.螺旋杆与螺旋轮348
235.螺旋杆与螺旋轮之速比349
236.螺旋杆与螺旋轮所用之轮齿曲线349
237.轮齿接触之情形351
238.螺旋杆之长度351
第十一章轮系355
239.轮系之定义355
240.原动轮与从动轮355
241.惰轮或中轮356
242.轮系之值或轮系之速比356
243.单式轮系与复式轮系357
244.单式轮系357
245.单式轮系用中轮之利359
246.复式轮系361
247.用复式轮系之利363
248.原动轮与从动轮在同心轴上364
249.两轮齿接触之回数366
250.镟床上之轮系368
251.自动变轮372
252.时钟上之轮系373
253.带动铇床之轮系374
254.汽车上之轮系376
255.梳棉机上之轮系378
256.起重机上之轮系379
第十二章周转轮系383
257.周转轮系383
258.太阳与行星轮390
259.斜齿轮周转轮系392
260.斜齿轮分速装置394
第十三章速率图400
261.速率图400
262.直线速率图400
263.极线速率图401
264.活塞速率图401
265.活塞之加速率403
266.在一冲程之两端时活塞之加速率406
267.活塞加速率图407
268.用算法求活塞之速率与加速率408
269.活塞速率图之另一求法409
270.变速运动机构411
271.变速回转运动机构412
272.Whitworth急回运动机构413
273.摇杆急回运动机构417
第十四章连动装置或连杆工421
274.四杆连动装置421
275.含一滑动副之四杆连动装置422
276.各杆之相对运动424
277.死点425
278.曲柄与摇杆425
279.拉杆428
280.双摇杆431
281.平行曲柄之四杆连动装置432
282.两个不平行等长曲柄之四杆连动装置432
283.由连动装置发生之迟缓运动432
284.摇块连动装置433
285.摆动机437
286.回转块连动装置437
287.滑槽连动装置438
288.含一滑动副之连动装置上一件之膨大439
289.两等边连动装置444
290.通用联结器或Hooke's联结器445
291.Oldham's联结器448
第十五章直线运动与平行运动机构451
292.直线运动机构451
293.Peaucellier's直线运动机构451
294.Scott Russell's直线运动机构452
295.Watt's直线运动机构454
296.Robert's近似直线运动机构458
297.Tchebicheff's近似直线运动机构459
298.由平行四边形所得之平行运动459
299.由绳索所得之平行运动461
300.由四杆连动装置所得之平行运动462
301.Watt's直线运动机构与一平行四边形机构之合并464
302.Thompson示工器上之直线运动机构465
303.Richards示工器上之直线运动机构466
第十六章间歇运动469
304.闸轮469
305.多闸轮470
306.Weston闸轮472
307.Armstrong通用闸轮472
308.双击闸轮472
309.反转闸473
310.隐蔽闸轮474
311.无声闸轮475
312.起重闸轮476
313.确定运动接合子476
314.磨擦力接合子477
第十七章活塞与曲柄之作力图飞轮480
315.活塞作力图480
316.将工作图改变为同一之作力尺寸481
317.在立式机活塞工作图对于上下运动部分之重力改正482
318.因上下运动部分之惰性所生之力483
319.活塞作力图因往复或上下运动各部之惰力之改正484
320.曲柄作力486
321.曲柄作力图487
322.能力之升降490
323.气机能力之升降492
324.飞轮493
第十八章均衡装置497
325.均衡之必要497
326.回转物体之离心力,不同半径之重量相当量497
327.用一回转物体使与别一回转物体均衡498
328.用一回转物体使与在一平面内之多数回转物体均衡498
329.不平衡之车轮对于路上压力之变化499
330.用两个回转物体与一个回转物体均衡,各物体之回转平面均不相同500
331.用两个回转物体与两个或多个回转物体均衡,各物体之回转平面均不相同501
332.因往复运动部分之加速率所生之搅动力503
333.将往复运动各部之重量迁移至曲柄轴针处之结果505
334.变换搅动力之方向506
335.连杆重量之分配法507
336.机车之均衡509
337.内汽缸不连结机车509
338.外汽缸不连结机车511
339.连结机车514
340.连结机车往复运动各部之均衡515
341.有单弦运动之各往复运动部分之完全均衡516
第十九章 调速器520
342.调速器与飞轮功用之不同520
343.调速器约束发动机所发作力之方法520
344.调速器之种类521
345.调速器调整速率之限度523
346.调速器之约束力523
347.灵敏度524
348.回转摆525
349.瓦特调速器526
350.载重调速器527
351.Porter调速器528
352.土部两杆连于中轴之方法530
353.摩阻力对于调速器之影响532
354.调速器之稳定532
355.等时性533
356.调速器之作力与工率533
357.弹簧约束式调速器534
358.自动调速器或轴装调速器535
359.Westinghouse调速器537
360.Buckeye调速器538
361.Rites调速器539
362.Robb Armstrong调速器540
1953《机械原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仙洲著 1953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机械原理
- 1990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上
- 1964
-
- 机械原理 上
- 1959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与另件教研组
-
- 机械原理
- 1998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 198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 上
-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上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 1992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上
- 19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 1988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上
- 1986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原理
-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原理题解
- 1988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