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性生理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一、植物抗性与农业生产1

二、植物抗性研究的概况1

(一)抗性生理与原生质透性2

(二)抗性生理与水分状况3

(三)抗性生理与矿质营养3

(四)抗性生理与光合作用3

(五)抗性生理与呼吸作用4

(六)抗性生理与物质代谢4

三、抗性生理与分子生物学5

(一)抗病毒的植物基因工程6

(二)抗虫的植物基因工程6

(三)抗除草剂的植物基因工程6

(四)提高抗逆性的植物基因工程7

第二章植物寒害及抗寒生理8

一、植物抗寒特性与类型8

(一)抗寒植物的特性8

(二)抗寒植物的类型8

二、冻害霜害9

(一)结冰冻害的生理原因10

(二)抗寒性的生理基础14

(三)抗冻性与生长发育15

(四)抗寒性与环境条件16

(五)抗寒锻炼提高抗寒性16

三、低温冷害19

(一)植物冷害的症状19

(二)冷害的生理变化19

(三)代谢过程的生理障碍20

(四)膜结构功能与抗冷性机理20

(五)抗寒性与酶系统多态性24

四、抗寒性中的几个主要问题27

(一)植物抗寒性的差异27

(二)植物抗寒的方式28

(三)植物抗寒的机理28

(四)影响冰冻过程的因素29

五、测定抗寒性的方法30

(一)测定自然冰冻后的抗寒性31

(二)利用冰箱测定植物抗寒性31

(三)实验室中测定植物抗寒性31

(四)放热分析法与差热分析法34

(五)间接法测定植物的抗寒性34

六、植物冻害35

(一)冻害的类型及其内因35

(二)结冰种类36

(三)冻害机理37

(四)直接观察冻害38

七、植物抗寒性鉴定指标39

(一)生态指标40

(二)形态指标41

(三)代谢指标42

(四)生化指标43

(五)理化指标45

八、低温锻炼与解除锻炼46

(一)环境因子影响47

(二)马铃薯的锻炼47

(三)代谢物质变化50

(四)抗寒锻炼过程中的推动力53

(五)锻炼结果导致抗寒性提高55

(六)抗寒锻炼与细胞生理活动强度56

(七)抗寒锻炼中细胞结构的适应性57

(八)抗寒锻炼中细胞物质及酶活性变化60

(九)植物抗寒锻炼的阶段与保护机理66

九、作物抗寒性栽培育种69

(一)作物抗寒的栽培措施69

(二)果树抗寒栽培方法71

(三)柑桔防冻的措施73

(四)抗寒育种的途径77

(五)抗寒性化学调控79

(六)超冷现象与防箱冻80

第三章植物早害及抗旱生理84

一、抗旱生理的研究进展84

(一)抗旱生理的研究动向84

(二)抗旱生理的研究现状84

(三)抗旱生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86

二、植物对干旱的反应和适应性87

(一)形态解剖反应和适应性87

(二)生理反应和适应性89

(三)植物的抗旱类型93

(四)干旱与作物防旱措施94

三、作物的抗旱生理与生态97

(一)干旱对作物生态生理的影响97

(二)作物抗旱的生态生理基础99

(三)脯氨酸积累与抗旱性的关系101

(四)干旱对硝酸还原酶的影响111

四、作物抗旱性的测定114

(一)抗旱性的测定原理114

(二)抗旱性的筛选鉴定119

(三)抗旱性的测定方法121

五、抗旱生理与旱作农业123

(一)重视发展旱作农业123

(二)旱作农业生理生态研究127

(三)建立开放系统发展旱作农业131

(四)发展旱作农业的增产途径133

(五)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143

(六)抗旱育种的生理遗传与选择程序153

第四章植物涝害及抗涝生理160

一、涝渍的含义与伤害160

(一)湿害160

(二)涝害160

二、涝害对植物的影响161

(一)水涝对植物生长形态的损害161

(二)水涝对光合呼吸代谢的影响161

(三)水涝引起植物营养失调162

三、植物的抗涝性162

(一)形态结构162

(二)生理代谢163

四、植物抗渍性的研究164

(一)细胞分裂素对渍水小麦衰老的影响164

(二)乙烯产生对小麦抗渍性的影响164

(三)小麦受渍后MACC的形成165

(四)涝渍伤害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保护酶活性165

(五)活性氧清除剂对受渍玉米的影响167

(六)乙醇脱氢酶活性与耐涝性的关系168

(七)涝渍逆境下玉米根系磷酸戊糖途径的变化170

五、洪涝灾害的农业技术对策171

(一)抢时间争主动,排除田间积水171

(二)调整江河沿岸作物种植结构171

(三)因地制宜采用抗涝播种技术171

(四)避免大跨度越区引种种植172

(五)加强散墒增温为中心的田间管理172

六、怎样种好水淹地173

(一)水淹地的主要特点173

(二)对水淹地宜采取的措施173

(三)水害低产田的改造效果174

(四)山垄冷浸田低产原因及改良175

七、水稻涝害及补救对策176

(一)渍水害的类型及危害性176

(二)渍水害的防御和补救177

(三)涝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78

(四)晚稻涝害的补救措施179

(五)阴雨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对策181

八、三麦湿害原因及防治对策182

(一)湿害原因183

(二)防湿措施183

(三)渍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84

(四)丘陵麦田湿害防治184

(五)防御小麦湿害经验186

(六)稻田种麦预防湿害187

(七)大麦种质资源耐湿性鉴定188

九、玉米涝害及抗御对策190

(一)涝害原因及抗御措施190

(二)芽涝对出苗及生长影响191

(三)株龄对土壤涝渍的敏感度192

十、水涝与经济作物生产193

(一)水淹棉花抗涝的经验193

(二)夏大豆涝害防治措施194

(三)芝麻对水渍的生态反应195

(四)抗霖夺取油菜丰收196

第五章植物热害及抗热生理198

一、植物的温度环境198

二、植物热害的基本概念199

三、高温伤害植物的机理199

(一)间接伤害199

(二)直接伤害200

四、植物适应温度的范围200

(一)植物三基点温度指标201

(二)植物受热害的温度指标203

(三)植物致死的高温指标204

五、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反应206

(一)高温对植物生物膜的影响206

(二)高温对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影响208

(三)高温对植物体内碳素代谢的影响209

(四)高温对植物体内激素平衡的影响211

(五)高温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11

六、植物的抗热生理213

(一)植物抗热的表现类型213

(二)植物抗热的途径215

(三)植物抗热性的机理215

七、植物热害及其对策216

(一)植物热害的症状216

(二)植物热害的发生条件217

(三)植物热害与干旱胁迫的关系218

(四)防止植物热害的对策219

第六章植物盐害及抗盐生理222

一、植物的盐碱危害222

(一)盐害与植物生活222

(二)植物抗盐碱的性能223

(三)盐碱对种子萌发出土的影响225

(四)盐碱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26

二、植物抗盐性的研究227

(一)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227

(二)提高抗盐性的新进展229

(三)植物抗盐性的理论问题230

(四)提高抗盐性的理论与实践233

三、作物抗盐性的诊断237

(一)作物抗盐性观察试验237

(二)作物盐害的生理诊断240

(三)高浓度盐对植物的影响242

(四)植物对盐碱土壤的适应性243

四、植物抗盐性的生物学基础246

(一)植物抗盐性的细胞学基础246

(二)盐对细胞膜的毒害作用249

(三)盐与细胞膜的功能结构251

(四)细胞膜K+、Na+交换与抗盐性255

(五)叶片在盐和水胁迫适应中的结构变化263

五、作物抗盐育种技术270

(一)抗盐育种的意义和策略270

(二)抗盐育种的经济效益272

(三)抗盐育种的技术方法277

(四)抗盐育种的遗传学284

(五)抗盐育种的遗传工程285

第七章植物病害及抗病生理291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91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291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291

(三)病原物的寄生性292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292

(五)植物病害的症状292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292

(一)植物病原真菌292

(二)植物病原细菌294

(三)植物病原病毒295

(四)植物病原类菌原体、类螺旋体和类立克次体296

(五)植物病原线虫296

(六)植物病原种子植物297

三、侵染过程及其机理297

(一)真菌的侵染机理297

(二)细菌的侵染机理298

(三)病毒的侵染机理300

四、罹病植物生物能量的改变及代谢失调301

(一)病原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01

(二)病原物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303

(三)病原物对植物核酸、蛋白代谢的影响304

(四)病原物对植物酚类代谢的影响305

(五)病原物对植物水分生理的影响307

(六)病原物对植物膜结构及其活性的影响307

(七)病原物对植物体内激素平衡的影响308

五、植物抗病性及其机理310

(一)植物固有的抗菌物质310

(二)侵染诱发的抗病因素311

六、防治植物病害的对策321

(一)抗病育种的利用321

(二)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322

(三)生物防治及生化防御322

(四)物理防治324

(五)化学防治325

七、植物病害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327

(一)基因工程用于抗病植物的培育327

(二)基因工程用于病原物致病基因的鉴定329

八、结束语331

第八章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与防护333

一、污染环境与植物的生长发育333

二、大气污染的类型333

(一)硫氧化物333

(二)氮氧化物334

(三)光化学氧化剂334

(四)氟化物335

(五)其他污染气体335

(六)固体污染物335

三、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336

(一)概述336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各级水平的影响337

(三)SO2对植物的影响339

(四)O3对植物的影响345

(五)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350

(六)氮氧化物对植物的影响354

(七)酸雨对植物的影响355

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防御机理359

(一)摒蔽性359

(二)忍耐性360

(三)适应性361

五、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362

(一)植物对空气的净化功能363

(二)植物净化大气的机理363

第九章植物抗性生理实验技术369

实验一 植物脯氨酸含量的测定369

实验二 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70

实验三过氧化物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测定371

实验四 膜微囊H+-ATP酶(H+-ATPase)活性的测定372

实验五 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测定374

实验六 几种与抗性有关的酶同工酶的等电聚焦电泳分析375

实验七 植物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及双向电泳技术377

实验八 植物内源游离多胺的测定380

实验九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植物内源ABA381

实验十 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确定382

实验十一 薄板层析测定生物膜类脂383

1994《植物抗性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祖祺,张石城主编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植物生理学(1998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98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92.08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92.0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80年02月第1版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80年02月第1版 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 PDF版)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1985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85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植物的抗寒生理(1990 PDF版)
植物的抗寒生理
1990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1986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1986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87.09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87.09 成都市: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79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1980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81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81 北京:林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98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98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物抗性生理(1990 PDF版)
作物抗性生理
1990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61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1994 PDF版)
植物生理学
1994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