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和计量认证》
作者 | 蒋子刚,顾雪梅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827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80854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0583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引言1
1 分析检验中的误差1
1.1 误差的定义1
1.1.1 绝对误差1
1.1.2 相对误差2
1.2 误差的分类2
1.2.1 系统误差3
1.2.3 过失误差4
1.2.2 随机误差4
1.3 误差的相互转化5
1.4 A类与B类分量5
1.5 误差的合成(或不确定度的合成)6
1.5.1 随机误差的合成6
1.5.2 系统误差的合成8
1.5.3 总的不确定度的合成9
1.6 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20
1.6.1 精密度(Precision)21
1.6.2 正确度(Correctness)21
1.6.3 准确度(Accuracy)23
1.7.1 有效数字25
1.7 有效数字和结果的表达25
1.7.2 数值修约规则27
2 分析检验中数理统计的理论基础31
2.1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类型31
2.2 正态分布33
2.2.1 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3
2.2.2 正态分布的特性40
2.2.3 分析检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41
2.2.4 分析检验中标准偏差的计算43
2.3 与正态分布有关的某些特殊分布50
2.3.1 t分布50
2.3.2 F分布51
2.3.3 x2分布52
2.4 置信区间和统计容许限53
2.4.1 测定值的置信区间53
2.4.2 测定值的统计容许限58
2.4.3 标准偏差的置信区间58
3 统计检验61
3.1 统计检验的一般讨论61
3.2 平均值的统计检验63
3.2.1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63
3.2.2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80
附录B87
附录B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170—87
附录C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50—89
附录B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682—92
3.2.3 多个平均值的比较100
3.3.1 测量所得的方差与已知标准方差的比较102
3.3 方差的统计检验102
3.3.2 两个方差的比较108
3.3.3 多个方差的比较114
3.4 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检验之间的关系117
3.5 用于正态分布小样本容量的某些简化检验123
3.5.1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124
3.5.2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125
3.5.3 多个平均值的比较127
3.5.4 两个方差的比较128
3.6 离群值的检验129
3.6.1 在例行实验中离群值的检验130
3.6.2 在单次实验中组内离群值的检验131
3.6.3 实验室间离群值的检验140
4 方差分析144
4.1 变差平方和的加和性144
4.2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148
4.3 两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151
4.4 两因素系统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162
5 试验设计168
5.1 正交试验168
5.1.1 试验设计的重要性168
5.1.2 正交试验法170
5.2 耐变性试验(Ruggedness Test)180
6 回归分析189
6.1 一元线性回归189
6.2.1 相关系数检验法193
6.2 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193
6.2.2 方差分析检验法195
6.3 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好坏的检验198
6.4 回归线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203
6.5 两条回归直线的比较207
6.6 一元非线性回归与变数变换210
7.1 分析测试过程中的质量保证213
7 有效测量系统213
7.2 质量保证在分析测试中的意义215
7.3 有效测量系统218
7.3.1 一个合理的自成系统的计量单位制218
7.3.2 实现国际单位制和导出单位所用的标准物质226
7.3.3 采用标准物质或以标准物质为基础的标准方法227
7.3.4 通过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达到各技术领域的一致性228
7.3.5 长期质量控制的保证229
8 标准方法234
8.1 标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234
8.2 标准方法的分类和方法级别的命名237
8.3 方法的评定239
8.3.1 方法的准确度239
8.3.2 方法的精密度256
8.3.3 方法的灵敏度276
8.3.4 检测下限和分析空白278
8.3.5 方法的适用范围302
8.3.6 基体效应与测量方式303
8.4 标准方法协作验证时数据汇总及处理321
9 标准物质328
9.1 概况328
9.2 标准物质的用途338
9.2.1 方法的研制和评价339
9.2.2 建立测量的溯源性(Tracebility)348
9.2.3 测量可比性的保证353
9.3 标准物质的研制361
9.3.1 标准物质的生产原则361
9.3.2 研制标准物质的一般程序361
9.3.3 标准物质定值方式的选择363
9.3.4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370
9.3.5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试验378
9.3.6 标准物质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389
9.3.7 标准物质的证书405
9.3.8 美国标准物质情报来源411
10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413
10.1 引言413
10.2 质量控制技术415
10.2.2 合适的仪器和设备416
10.2.1 人员的技术能力416
10.2.3 好的实验室操作(GLP)和好的测量操作(GMP)417
10.2.4 标准操作步骤(SOP)419
10.2.5 用于特殊目的的规约(PSP)419
10.2.6 其他质量控制技术421
10.3 质量评定技术422
10.3.1 内部质量评定技术423
10.3.2 外部质量评定技术448
10.4.1 取样的重要性488
10.4 样本的质量保证488
10.4.2 取样方式和样本类型491
10.4.3 样本的质量评价495
10.4.4 样本数(样本容量)的决定498
11.1 引言509
11 检测实验室质量保证的认证509
11.2 计量认证的申请511
11.3 质量管理手册512
11.3.1 质量管理手册的作用512
11.3.2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原则512
11.3.3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内容513
11.4 计量认证的评审程序588
11.4.1 正式评审前的工作588
11.4.2 计量认证正式评审590
11.6 认证的抽查和复查595
11.5 扩项认证595
11.7 实验室认证597
参考文献599
表A-1 累计正态分布——P值605
附录A605
表A-2 累计正态分布——zp值606
表A-3 t分布的分位点607
表A-4 F分布的分位点608
表A-5 x2分布的分位点616
表A-6 正态分布双侧容许限的因子617
表A-7 正态分布单侧容许限的因子621
表A-8 计算σ的双侧置信区间的因子623
表A-9 计算σ的单侧置信区间的因子626
表A-10 不管差值符号,检出平均值之间规定差值627
所需的样本容量627
所需的样本容量629
表A-11 考虑差值符号,检出平均值之间规定差值629
表A-12 学生氏极差的分位点q631
表A-13 φ=?的分位点637
表A-14 φ′=?的分位点638
表A-15 Link-Wallance检验中L的临界值639
表A-16 F′=?的分位点643
表A-17 正交表644
表A-18 部分随机数表647
数值修约规则657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663
附录B3 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的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物质名称、编号、规格目录(1998)671
附录C738
附录C1 手册的编码样张738
附录C2 手册的格式样张740
附录C3 评审记事742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765
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773
附录C6 实验室认可准则793
附录C7 实验室评审细则806
附录C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481—1995
1998《分析检验的质量保证和计量认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蒋子刚,顾雪梅编著 1998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质量认证教程
- 199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资料
- 1992 四川轻工信息服务部
-
- 质量认证咨询手册
- 1999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 分析化学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
- 1988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
- 质量保证体系论
- 1989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实用指南
- 1992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实用指南
- 1990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企业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保证
- 1997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1989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 中国质量认证制度
- 1998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 质量认证实用全书
- 1995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 中国近代史应试指南
- 198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保证
- 1995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