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求取 ⇩

总序1

凡例1

序 宋平1

绪论1

目录1

第一节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含义和范围2

一、人事管理的基本含义2

二、人事管理的对象4

三、人事管理的范围6

一、人事管理是实现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8

第二节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8

二、人事管理是新中国行政管理和政权建设的核心10

三、人事管理是促进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1

四、人事管理是开发人才资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12

第三节新中国人事管理的指导思想13

一、人事管理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13

二、人事管理要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实现15

第四节新中国人事管理的路线和指导方针17

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7

二、坚持干部队伍“四化”的指导方针20

第五节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23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23

二、德才兼备的原则24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25

四、群众路线的原则27

五、团结爱护干部的原则28

第一章 人事管理的沿革31

第一节 创建和发展(一九四九 ——一九五六年)32

一、制定人事 工作的方针和政策33

二、确立人事管理的体制34

三、建立人事管理机构35

四、积极开展各项人事管理工作37

第二节 在曲折中前进(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四)45

一、稳定提高干部的方针46

二、调配干部和精减下放干部47

三、在政治运动中对干部进行审查、整顿和甄别平反48

四、开展新的学习运动,重新教育干部50

五、把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作为战略任务来抓51

六、加强执政党的干部建设51

七、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的建设52

第三节在严重的破坏和干扰中斗争(一九六六年五月——53

一九七六年十月)53

一、大批干部遭受迫害,人事管理工作陷于瘫痪54

二、在干部路线和人事工作中的曲折斗争55

第四节拨乱反正与改革完善(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一九八九年)58

一、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58

二、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领导班子60

干部的作用62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62

四、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63

五、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事制度进行了65

多方面改革65

第二章 干部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68

第一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概况68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69

二、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69

三、实行分级和分部门管理干部的制度70

关系71

五、明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和地方党委之间在干部管理上的关系71

四、明确上下级党委、干部管理部之间在干部管理上的71

六、对科技干部的管理72

第二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演变73

一、各级党委组织部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干部的体制73

(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73

二、在中央及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及各级76

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76

(一九五三年底——一九五六年)76

三、下放干部管理权限(一九五七——一九五九年)79

一九六五年)80

四、收回干部管理权限,强调统一管理(一九六○——80

五、干部管理体制遭受严重破坏(一九六六——83

一九七六年十月)83

六、干部管理体制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加强(一九七六年83

十一月——一九八二年)83

七、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一九八三——一九八九年)84

第三节 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84

一、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85

二、 调整和改进干部管理办法,提高干部管理效率86

三、加强和改善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88

四、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制度89

五、进行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探索90

第四节党、政、群团的干部管理机构95

一、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机构95

二、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机构101

三、群众团体的人事管理机构110

第五节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111

第三章干部吸收录用116

第一节干部吸收录用工作概述116

十月——一九五二年)119

第二节干部吸收录用工作的历史发展119

一、为建立新政权大量吸收录用干部(一九四九年119

二、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录用干部(一九五三——124

一九五六年)124

三、在严格控制中吸收录用干部(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127

四、干部吸收录用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132

一九七六年)132

五、干部吸收录用工作的拨乱反正(一九七七——132

一九七九年)132

一九八九年)135

六、干部吸收录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一九八○——135

第三节 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建设与改革138

一、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建立138

二、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改革143

第四章 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与接收157

第一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作概述157

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与接收的基本程序158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与接收工作的重要作用160

第二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历史发展164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五八年的分配工作164

二、一九五九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分配工作167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分配工作173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分配工作175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原则和政策184

一、学用一致的原则184

二、择优分配的原则190

三、鼓励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政策193

四、照顾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的政策196

五、严肃处理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的政策199

六、实行见习期和劳动实习制度的政策201

管理体制的改革而逐步改革204

第四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的主要经验204

一、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必须随同经济体制和人事204

二、大、中专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208

三、到基层和实践中去,是大、中专毕业生成才的必由之路209

第五章军队转业干部安置214

第一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概述214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沿革216

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初创阶段(一九五○—217

一九五四年)217

(一九五五——一九六五年)218

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走上正规化的阶段218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遭受破坏的阶段(一九六六——一九七四年)219

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恢复和逐步完善的阶段219

(一九七五——一九八九年)219

第三节 军队十部转业的形式与交接工作221

一、军队干部的转业形式221

二、军队转业干部的交接工作223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分配224

一、安置分配的总原则224

二、安置分配的方针224

三、安置分配的去向225

四、安置分配的基本程序226

第五节军队转业干部的待遇227

一、军队干部转业时的福利待遇228

二、军队干部转业后的工资待遇230

三、军队转业干部随迁家属的安置235

四、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236

第六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238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五四年的培训工作238

二、一九五五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培 训工作239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培训工作240

第七节 军队转业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42

一、军队转业干部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42

二、军队转业干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创造了光辉业绩244

三、军队转业干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250

重要作用250

第六章干部选拔任免254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免工作概述254

一、干部选拔任免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254

一、 干部选拔任免工作应坚持的原则256

第二节 干部任免权限变化的历史沿革257

一、建立制度、划定对各级干部任免的权限258

二、干部任免权限的下放与上收260

三、干部任免权限的规定遭受破坏261

四、从“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262

五、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干部266

第三节干部选拔工作的历史发展268

一、大量选拔干部(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269

二、有控制地选拔干部(一九五七——一九六二年)272

三、突出培养选拔新生力量(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276

四、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破坏(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281

五、干部选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283

第七章干部调配291

第一节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内容、原则和作用291

一、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内容291

二、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原则293

三、干部调配工作的作用294

第二节干部调配工作的历史发展297

一、大量调配干部的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298

(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303

二、为适应经济形势的曲折起伏而调配干部的时期303

三、干部调配工作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一九六六——308

一九七六年)308

四、干部调配工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310

第三节干部调配工作的几点思考322

一、干部调配工作必须坚持为中共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322

三、必须把严格干部调配纪律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密切323

结合起来,以保证干部调配的顺利进行323

干部的专长、志趣和实际困难,尽可能把者统一起来323

二、干部调配必须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323

四、必须不断改革干部调配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32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干部调配制度324

第八章干部教育327

第一节干部教育工作概述327

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干部教育327

二、做好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330

第二节干部教育工作沿革331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332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五七——337

一九六六年四月)337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九月)341

(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343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干部教育343

第三节干部教育工作格局350

一、干部教育的多种方式350

二、干部教育的多种类型352

三、干部教育的多种渠道355

四、干部教育的领导体制358

第四节搞好干部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359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干部教育指导思想359

三、实现干部教育的规范化360

二、要完善干部教育制度360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培训质量361

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效益361

第九章干部考核362

第一节干部考核概述362

一、新中国的干部考核制度362

二、干部考核的主要原则和重要作用366

第二节 干部考核的沿革367

一、干部考核初建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367

二、干部考核曲折发展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四月)371

一九七六年九月)374

四、干部考核恢复、改革和发展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374

三、干部考核全面瘫痪时期(一九六六年五月——374

第三节干部考核的特点383

一、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服务于中共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行383

四、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广泛发扬民主384

机制384

五、逐步使干部考核成为健全干部管理的一种竞争、激励384

三、坚持从实践中考核干部384

客观地考察和识别干部38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历史、384

第十章干部审查386

第一节干部审查工作概述386

一、干部审查工作的目的与任务386

二、干部审查工作的作用389

三、干部审查工作是革命斗争的历史产物390

第二节 干部审查工作的历史发展391

一、清理“中、内层”和结合“三反”、“整党“审查干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三年)392

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审查干部的工作(一 九五四——一九五七年六月)395

四月397

三、审干工作转入经常(一九五七年七——一九六六年)397

四、审干工作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年五月——398

一九七六年九月)398

五、平反冤假错案和清理”三种人”(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九年)399

第三节审干工作的基本经验402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402

二、坚持辩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历史地分析404

干部的问题,公道地看待干部404

三、采取正确的审查方法,严禁逼供信405

四、对人的处理要十分慎重,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407

五、有错必纠408

六、坚持五条标准,保证结论和处理的正确410

第十一章 干部奖惩413

第一节干部奖惩工作的地位与作用413

一、干部奖惩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413

二、干部奖惩工作的重要作用414

第二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沿革417

一、干部奖惩制度的创建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418

二、干部奖惩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一九五八——421

一九六五年)421

(一九六六 ——一九七六年)422

三、干部奖惩工作遭受破坏时期422

一九八九年)423

四、干部奖惩制度的恢复与与发展时期(一九七七——423

第三节 干部奖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429

一、干部奖惩工作的基本原则429

二、干部奖惩制度的主要内容432

第四节 干部奖惩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展望440

一、进一步加强奖惩法规的建设440

二、建立健全有关的配套制度,使奖惩工作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441

四、改进奖励工作的宏观管理,适度控制表彰活动442

三、提高奖惩干部队伍的素质442

第十二章干部监督443

第一节 干部监督工作概述443

一、新中国的干部监督是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443

二、干部监督的重要作用445

第二节 干部监督的历史沿革448

一、建立和发展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448

二、曲折前进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453

三、遭到严重破坏时期(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456

四、恢复和逐步完善时期(一九七七——一九八九年)458

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463

第三节干部监督工作体系463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467

三、司法机关的监督468

四、行政监督471

五、政协组织和民主党派的监督473

六、社会监督474

一、必须正确认识干部监督在整个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478

地位,高度重视干部监督工作478

第四节 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经验478

二、完善干部监督机构,强化监督职能479

三、加强干部监督的制度、法规建设,做到依法监督481

四、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地位,增强干部监督的482

民主程度482

五、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整体效能484

第十三章干部退休486

第一节干部退休制度概述486

一、干部退休制度的基本特点486

二、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重要作用487

一、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90

第二节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和演变490

二、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98

三、干部退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501

第三节干部退休、离休、退职条件和待遇的规定504

二、离休的条件和待遇507

三、退职的条件和待遇510

第四节离休、退休干部的管理511

一、管理机构511

三、安置办法513

二、管理经费513

四、管理服务514

五、发挥离休、退休干部作用517

第五节干部退休制度的完善521

一、坚持干部退休的制度化522

二、健全和完善干部退休制度522

三、为实现退休干部的社会化管理创造条件523

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干部的退休养老工作524

英文目录525

一、退休的条件和待遇5004

1994《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志坚主编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年08月第1版
中国当代名人逸事(1946 PDF版)
中国当代名人逸事
1946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1994 PDF版)
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 下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中国人事管理学(1988 PDF版)
中国人事管理学
1988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中国土地管理  下(1998 PDF版)
当代中国土地管理 下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铁路卫生事业管理(1997 PDF版)
当代中国铁路卫生事业管理
1997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当代中国土地管理  上(1998 PDF版)
当代中国土地管理 上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人身保险(1993 PDF版)
人身保险
1993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1985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1987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