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不同实验方法测量孔体积对比》

《表2 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不同实验方法测量孔体积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分类及贡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骨架密度均采用2.55 g/cm3。

不同实验手段测得孔体积具有明显差异(表2),以氦测孔体积值最高,其次为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压汞法测量值最小。氦气为惰性分子,在页岩中不发生吸附,且常温下能进入大部分相互连通孔隙,测量值最接近页岩的实际连通孔体积;低温氮气吸附测量值是氦测值的55%~91%,平均为75%,将近25%的孔体积被低温氮气吸附低估。核磁共振测量值是氦测值的54%~85%,均值为73%,接近27%孔体积无法被核磁共振探测到,一方面因为正十二烷分子直径大于氦气,进入较小孔隙时的难度比较大,另外粘土结合水的存在,会降低页岩的实际孔体积[15]。相比而言,压汞法结果与氦测值差异最大,平均比值为40%,将近60%的孔体积无法被汞探测,这主要受最大进汞压力(200MPa)的限制,汞无法进入直径小于7.2nm喉道及其沟通的孔隙中。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只能反映微孔体积,应用DA模型计算的微孔体积稍大于氮气吸附(应用DFT模型)计算微孔值(图2d),但两者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表明LTNA和LTCA均能有效刻画微孔,但相比之下,LTNA还能刻画介孔分布(图5a,d),在全孔径表征中优势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