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统计》

《表2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更加全面地表征页岩孔径分布,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全孔径表征,将高压压汞法、N2吸附法和CO2吸附法等3种实验方法相结合,其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布特征如图7所示,微孔孔径集中在0.5~0.6 nm,介孔孔径集中在10~20 nm,宏孔孔径集中在1~10μm,说明介孔和宏孔提供主要的孔体积。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提供,小于0.9 nm的孔隙占主导,可能由大量发育的有机孔导致,随孔径增大比表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介孔提供少量比表面积。由表2可知,页岩总孔体积介于0.014 7~0.032 2 mL/g,平均为0.024 7 m L/g,总孔隙比表面积介于19.49~40.68 m2/g,平均为29.04 m2/g。其中介孔孔体积约为0.013 5 mL/g,占总孔体积的54.21%,微孔孔体积约为0.006 2 mL/g,占总孔体积的25.37%,而宏孔孔体积为0.005 0 m L/g,占总孔体积的20.42%,表明介孔对页岩孔体积贡献较大,其次为微孔,宏孔贡献率最小。微孔比表面积平均为19.73 m2/g,占总孔隙比表面的67.97%,介孔比表面积平均为9.27 m2/g,占总孔隙比表面积的31.89%,宏孔的比表面积只有0.04 m2/g,占总孔隙比表面积的0.14%,表明微孔对孔隙比表面积贡献较大,介孔次之,宏孔对孔隙比表面积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