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庖丁解牛”寓言技道两分内容分析》

《表2“庖丁解牛”寓言技道两分内容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技外见道:庖丁解牛与技进乎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吕氏春秋》与《论衡》所引“庖丁解牛”寓言中的“生牛”一词,已与今本《庄子》中的“全牛”不同。刘文典先生在《庄子补正》中认为,今本《庄子》作“全”为“生”字之误。[10]虽是一字之失,但理解的思路却会出现重大偏差。如徐复观先生依“全牛”所作的解读,“由于他‘未尝见全牛’,而他与牛的对立解消了,技术对心的制约性解消了。”[11]但若从“生牛”讲,徐氏的观点或许就不能成立。因为“生牛”与“死牛”相对成义,“目视”“官知”的只是牛的外在形体(“死牛”),而无法体验牛的内在生命(“生牛”),惟有主体精神的介入,才能消解物我之别,回归造化之初,即庄子所谓“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庄子·天地)。因为,在道家的视野里,人与万物天性相同,最终可以在精神层面完成换位,牛的内在生成规律可以获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庖丁的“三年未尝见生牛”语,恰恰是对“技”的否定。如不作此解,试问,诸多宰割经验丰富、熟能生巧的屠者为何无法进入庖丁的逍遥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