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个人行为理论基础统计》

《表1 个人行为理论基础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交媒体应用研究概念框架——以理论、技术和工具为基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社交媒体领域的实证研究发现使用社交媒体是一种高度自我的行为,它可以实现“可能性更受控和更富有想象力的在线身份”。用户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其社会生活的“多元程度”,他们在社交媒体中构建自己的各种身份和经历的事件,并选择性的分享【7】。社交媒体上的“大V”,“意见领袖”将其身份视为一个“品牌”,通过各种社交网站维护其身份【8】。已有研究采用不同的理论解释社交媒体的应用主题,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人格特质理论、技术采纳模型、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社交媒体平台选择,使用频率与个体特质有关,为解释、预防网瘾、社交媒体依赖等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9】。技术采纳模型研究用户对技术的接受行为,主要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两个方面来论证【10】。理性行为理论提出,用户实施具体行为的意向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且用户意向影响用户行为【11】。计划行为理论是理性行为理论的扩展,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直觉行为控制的影响【12】。该理论阐述了个体心理机能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强调人的认知因素对环境的感知、预期和判断可以影响、调节和预言个体行为【13】。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性行为理论等个人行为理论通常用来研究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技术或平台接受、使用与持续使用行为、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14】。个人行为理论统计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