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灾害调适行为的主要解释理论基础/框架》

《表1 灾害调适行为的主要解释理论基础/框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外灾害行为研究:缘起、议题和发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灾害调适行为研究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民众是否会采取灾害调适行为社会心理机制。受社会心理学行为相关理论(表1)的影响,人口统计学特征、风险感知、个人效能、对于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的认识是相关研究考察的主要变量。比如Lindell和Whitney[9]研究了美国民众12种家庭防灾减灾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风险感知、责任归属认识、民众对于调适措施成本及有效性认识的相关性后发现,民众采取调适行为的意愿与其对调适措施成本及有效性认识的相关性最强。另一项来自Lindell和Hwang[23]对美国德克萨斯哈里斯县(Harris Country)家庭洪水、飓风和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的防灾减灾状况调查指出:距离危险源的距离、个人的灾害经历和风险感知水平是影响家庭防灾备灾的关键变量,此外性别、年龄、收入状况、民族对家庭防灾备灾状况也会存在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之于民众灾害调适的重要作用也不断被提及。如Solberg等[24]评述了民众地震灾害调适行为方面的研究后,指出地震灾害调适行为解释需要充分考虑规范、信任、权利和身份认同等文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