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国内TPACK发展方案》

《表5 国内TPACK发展方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9—2018年国内TPACK研究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PACK概念的提出者即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ishra和Koehler曾构建了“通过设计学习技术”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24],采用“深度玩耍”的学习模式使教师TPACK知识水平在“设计”活动中获得提升,该模式对我国学者探究TPACK发展策略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TPACK知识对教育教学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和提升TPACK能力水平自然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TPACK发展研究按研究对象分为:在校师范生TPACK发展研究(文献量25,占发展类文献的30.9%)、在职教师TPACK发展研究(文献量56,占发展类文献的69.1%)。按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分为:(1)实证研究:设计一定的发展方案并进行教学实践,再对教师或师范生在发展方案前后的TPACK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该类发展方案相对比较明确具体。通过对具有较高索引量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七种典型的TPACK发展方案,如表5所示。(2)质性研究:对教师或师范生TPACK水平进行现状调研或思辨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与要求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出发展策略。这种研究的发展策略通常从一定高度提出,如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设计,建立相应保障机制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