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表1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区青年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双因素理论作为经典的激励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基于对梅奥的“霍桑实验”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继承和完善所做的创新。20世纪50年代,赫茨伯格以美国匹兹堡地区数百名职工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职工在工作中感到满意/不满意的事项及其具体原因进行了统计。调研发现职工对工作满意度的增加不能减少不满意,不满意的减少也并不会促使满意度的提升,反驳了已有激励理论中“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提出“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影响职工“满意”与“不满意”的因素来源于不一样的两种因素,两者分别具有两套作用机制,赫茨伯格将其命名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具体结构如表1所示。其中,保健因素起到维持作用,它并不能直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来避免产生负面情绪,从而有效预防和阻止不满意的情况发生。激励因素的作用则是通过满足职工对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的相关需求来直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工作积极性。双因素理论认为,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可能导致职工的强烈不满意,而不具备激励因素时则无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时产生作用,保障职工基本需求的同时激发其工作热情,才能实现企业职能的良性运转,从而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