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标注难度系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标注难度系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融合专家分类与情境语义标注的学习资源表征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学业成绩不同的学生在数值型标注精准度方面的差异性检验,如表3所示:在40名参与标记的学生中,剔除标注不完全、题目未答完的6位学生之外。剩下的34名学生各自的学业成绩(记为Zc),参照其当前所学《数据结构》课程的五次平时测验成绩并转换为Z分数后(记为Za),与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的期末成绩并转换为Z分数后(记为Zb),加权计算得到,即Zc=Za×0.7+Zb×0.3。然后,将这34名学生的学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照各段人数占25%分为A,B,C,D四等。其中,A和D组每组学生8人;B和C组每组学生9人。接下来,让他们标注25个题目的难度系数,再与实际难度系数进行比较。采用ANOVA分析法,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这四组同学的标注结果与校正难度系数都无显著差异。参考胡竹菁教授[26]提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效应量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发现计算出0.0413这一效应量偏小。这表明,A,B,C,D四个分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小,即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所标注的题目难度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换言之,在数值型标注方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标注精准度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不论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他们都能较好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题目的难度系数,进行恰当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