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5]》

《表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豆异黄酮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豆异黄酮的芳环(A环、B环)(如图1) 之间以一个三碳环(C环)相连,B环在碳3位置上和杂化环相连,并且ISF因其取代基的多样性其种类也较多[1]。大豆中天然存在的ISF共有12种异构体(如表1),主要以结合型糖甙形式存在,占97~98%,其次为游离型甙元形式存在,占2~3%。包括大豆黄酮(4,7-二羟基异黄酮)、金雀异黄素和大豆黄素(glycitein)3种游离型甙元以及葡萄糖甙、乙酰基葡萄糖甙、丙二酰基葡萄糖甙等9种结合型糖甙[2]。在加热和碱性(PH 8~13)条件下,酰基葡萄糖甙可以水解去掉二酰基或乙酰基而转化成葡萄糖甙,水解程度随着PH值及温度的升高而加大[3]。葡萄糖甙在强酸、高温或酶存在的条件下,可水解去掉葡萄糖基而转化为游离型甙元。常温下,ISF呈白色粉末状、无毒、无味、不溶于水,易于贮存;可溶于醇、酮类溶剂中,极易溶于二甲亚砜(MM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