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三农”领域的主要法律与制度》

《表3“三农”领域的主要法律与制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三农”法律的基本框架与立法经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796部法条规定包含“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律中,我们选择117部法律对其相关规定分类、归纳后,描绘出了我国“三农”法律立法的基本框架。我们将以在“立法框架”部分梳理获得的制度内容为依据,在立法形成的现实路径、立法展开的具体思路及其背后体现的国家治理策略三个层面,分析、归纳其中所蕴含的基本经验。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的解释。周其仁教授指出:“早已存在的要素成本优势、改革开放显著降低制度费用、以及中国人力资本的迅速积储,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其中,制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1](Ρ20)然而,法学家与经济家的解释性进路应当有所不同。如有学者所言,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有关法制的理论[2](Ρ289)。通过法律的治理,是社会对生活中亟待解决问题的制度化回应。因此,在考察“三农”法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中提炼立法工作的经验,我们有必要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一是相关法律制度确立的具体路径是怎样的?是否有值得未来立法借鉴的经验?二是这些法律制度推动解决“三农”领域问题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三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三农”事务法治化承载的国家治理策略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