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中外女子田径中长跑项目成绩变化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Chan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thletes in Wom

《表7 中外女子田径中长跑项目成绩变化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Chan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thletes in Wom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不同时期我国田径优势项目训练理念和实践的审视与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合理使用综合训练法:把高原训练、速度训练、多项目训练、“三氧”训练、强化训练等方法有机融合。注重多种形式的身体练习、加强了小关节和小肌群(踝关节)的力量训练[22]。2) 区别对待和实战性:注重分阶段安排有氧、混氧和专项能力训练,根据个人情况分组,在后程提出不同的要求[23];合理运用“法特莱特”训练方法,经常将一次训练课的场外训练和场内冲刺训练结合进行,提高了实战性、针对性。3) 注重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形成专项耐力优势:曲云霞从1988—1992年的4年中,100 m由15.8 s提高到12.5 s,1 500 m由5 min 20 s提高到3 min 50.46 s,打破世界纪录,3 000 m、10 000 m和马拉松也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王军霞在1993年第7届全运会上打破10 000 m世界纪录的成绩29∶31.78,其后程3 000 m的8∶17.34比前程3 000 m的8∶59.33快近42 s。4) 大负荷训练与恢复并重:我国90年代的中长跑训练具有典型的“大运动量”特点,负荷总量超过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一年训练363天,每天跑量27.8 km,月最大量1 000 km,1992年全年人均训练总量8 000 km,最高达10 000 km以上。这一系列措施,造就了一批世界级选手,使我国中长跑在90年代初形成了阶段性群体优势。但是我国中长跑发展的良好势头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993年达到高峰,先是在德国斯图加特第4届田径世锦赛上斩获3金、1银和1铜,包揽女子3 000 m前3名,随即在第7届全运会上5人13次破了3项世界纪录。但1994年就出现队伍解散,使得我国中长跑成绩迅速下滑。尽管1996年、2004年王军霞、邢慧娜分别取得5 000 m(14∶59.88)、10 000 m(30∶24.36)的奥运会金牌,但成绩与1993年相比已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比赛成绩与世界水平在拉大,中跑、长跑均缺乏竞争力,甚至到无人参加比赛的境况(表7)。这种巨大的反差说明我们在中长跑项目上并没有形成稳定、先进的理论、理念,对训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方法、手段、负荷的改变上,而缺乏深刻的运动生物学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