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贫困大学生获得文化资源的自我感知状况》

《表3 贫困大学生获得文化资源的自我感知状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当前的贫困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良“文化”。其一,习惯抱怨社会,将自己的不良生活状态过多地归因于他人和社会,进而退守自我,悲天悯人,不关心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事情,最终退化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二,等待救助的心态,即“等、靠、要”文化,希望通过外在力量神话般地改变现状,具体表现为向外无限度地索要资源和政策支持,向内要求他人无私付出和奉献。这种文化虽然大多不能产生实际效用,但却符合以最小投入换得最大收益的逻辑,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其三,被动迁就的意识,即遇到困难时不积极改变,而是满足于现状,甚至乐在其中,得过且过。其四,贫困耻辱的症结,即将贫困视作人生的耻辱,自卑是其典型表现。这与传统教育中视困苦为人生历练的文化态度截然不同。其五,逃避现实的行为,即不正视遭遇的贫困,反而躲进虚空幻想之中,梦想幸运突然降临。从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上述不良文化广泛存在。此外,负性的文化氛围致使部分贫困大学生失去了积极承担责任的动机和能力,进而为其素质提升造成诸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