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贫困大学生对制度支持的自我感知状况》

《表8 贫困大学生对制度支持的自我感知状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精准助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发挥知识和能力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关键作用,这便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贤能主义’(meritocracy)[27]”。但是,贤能是否会成为现实,这依赖于能否有一个公平有效的制度设计。对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制度困境,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解释。其一,大学生贫困产生的外围性制度,这主要包括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高考招生制度、师资分配制度、区域资源配置制度、划片入学制度等。表面上看这些制度是公平的,实际上受既得利益集团的控制,弱势群体在获得各种资源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影响其素质发展。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根据户籍所在地或者住房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制度设定,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的,但实际上这种公平如此脆弱,以至于成为时代的奢侈品。这是因为当前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还非常有限,优质学校周围必然是高房价,而贫困家庭对此是难以承受的,因而其子女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提升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顺延至高等教育,形成素质欠缺型贫困。其二,大学生贫困产生的核心制度困境,这主要包括助学制度的制定程序、贫困标准的认定、帮扶资源分配、帮扶行动的评价和监督制度等。从表8的调查数据来看,每一方面都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