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分析类目及编码规则》

《表1 分析类目及编码规则》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社会性交互质量的分析——以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师生社会性交互的质量与特征。首先,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整体社会性交互情况、师生个体网络中心性特征,先对179名学习者随机编号(教师为180号),并将其交互行为信息转化为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借助软件计算结果并依据学习者参与程度高低(即总度值)确定10名核心参与者(总度值降序排列的前10名)与10名边缘参与者(总度值降序排列的后10名)。其次,使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社会性交互的深度。第一,根据马红亮对师生、生生互动内容的分类[39],研究将交互文本分为“有效回复”与“无效回复”两大类。其中,有效回复指与课程学习相关的、针对问题进行的有意义回复,无效回复具体包括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技术支持、教学管理、日常社交类文本,以及重复问题、答非所问、没有实质内容或乱码、复制他人文本作为回复的内容。第二,借鉴新版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中的6个认知维度以及19种具体认知过程[40]对有效回复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一些回复包含的信息较多,因此在分析归类时选择“意义单元”作为分析单元,即回复中意义连贯的部分。由两位编码者对讨论中的有效回复进行独立筛选与编码,分析类别及编码规则如表1所示。在信度分析上,采用公式R=n×K/[1+(n-1)×K],其中,R为信度,n为编码者数量,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K=2×M/(N1+N2),M为编码者完全同意的类目数量,N1为第一位编码者分析的类目数量,N2为第二位编码者分析的类目数量[41]),得出信度为0.81,经过两位编码者协商,信度达到0.90,具有较高的信度,因此编码结果可作为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