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1]》

《表1 MM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背景及靶向治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认为MM是由MGUS(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发展而来,但正常浆细胞发展为MGUS的分子机制尚未清楚,研究[1]表明,早阶段已出现cyclin D蛋白家族(cyclin D1、D2、D3)失调,具体机制如带有Ig H基因的CCND1(cyclin D1)和CCND3 (cyclin D3)的易位以及特异性的cyclin D基因扩增等[2]。cyclin D的表达失调是早期发生异常浆细胞的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足以使MGUS进展至MM。MM根据核型异常分为两大类[3]:超二倍体,发生率约40%,特征是存在一个或多个奇数染色体的额外拷贝(三倍体);为非超二倍体,发生率约30%。非超二倍体包括单倍体13、1p的扩增或涉及14q32上Ig H位点的易位,其中,最常见的易位是t(11;14)(q13;q32),直接靶向并上调cyclin D1基因;其次是t(4;14)(p16;q32),可使FGFR3和MMSET两种基因表达,导致cyclin D2失调,其他常见的易位包括t(14;16)(q32;q23)和t(14;20)(q32;q11),分别促使转录因子MAF和MAFB高表达,进而导致cyclin D2的过表达,而t(14;6)(q32;p21)则可以导致cyclin D3基因过表达。约15%的MM患者可同时存在三倍体和Ig H易位。随着一个或多个细胞周期蛋白失调,潜在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次级事件如13号染色体(RB抑癌基因位点)的丢失、MYC和RAS癌基因的激活等增强已被激活的异常浆细胞的生长潜力,且与MM相比,这些激活突变发生频率在MGUS中明显较低。在MM后期,会发生如1号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长臂的增加和/或短臂的丢失)、8q24上c MYC位点的激活重排以及17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或TP53突变等遗传学事件,通常与预后不良有关。此外,导致NF-κB信号通路失活的突变在MM晚期亦较常见,NF-κB调节MM细胞与骨髓基质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的表达,这种调控异常可导致MM细胞的髓外生长和间质细胞白血病的发生[4—9]。染色体断裂在血液肿瘤中较为罕见,但被认为是癌症发展和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10]显示18号染色体断裂与MM患者早期髓外复发相关。表1总结了常见的MM分子遗传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