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治理规模过大的分区诉求资料编码》

《表3 治理规模过大的分区诉求资料编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层政府“逆扁平化”组织扩张的多重逻辑——基于“管区制度”的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案例资料的编号规则:一手数据用“F”表示,二手数据用“S”表示,阿拉伯数字编号源于资料获取时间顺序。基本原则是将代表案例管区名称的字母、数据类型、获取资料时间顺序进行组合,例如S(F01)表示“S管区获取的第1份一手资料”。

从管辖的组织数量而言,省级政府管辖的地市级组织在20个以内,地市级政府管辖的县区级行政组织的数量在15个以内,甚至更少。县区级政府所辖的乡镇级政府的数量也在15个左右,且有相对应的“条条”对接上级交办的业务事项。乡镇级政府管理幅度从组织数量上看,是它的上级政府的2~5倍。从空间距离上看,农村基层政府远离其辖区的多个行政村是面临的一个真实治理场景,如招远市XD镇的Q管区下的多个村距离XD镇平均为20公里,对于当前以自行车、电动车出行的村民而言,享受到基层政府提供的民生服务还极为不便。因此,时间和距离是影响基层政府治理效果的重要变量。在调研访谈过程中,“远”是管区工作人员和村民们支持管区建设的强烈理由。Q管区在中心村建成之后,事项办理由平均20公里减少到平均5公里以内,实现乡村社会的20分钟生活圈。村民拥护,业务增加,94项服务随之下沉,Q管区这一制度设施迅速发展为XD镇的党群示范区,成为便民利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服务器”。表3对访谈中的原始资料进行了编码,这些原始材料清楚地表达了无论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还是老百姓,由于所在街镇治理规模太大,尤其是治理空间太大所带来的不便利之处,导致他们对于管区制度的偏好。